(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只是代表小编本人的看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女神,难免会有起冲突的,大家明白就行,谢谢大家!

本文为小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晚清时期有一位手握重兵的重量级人物,那就是湘军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拥兵四十万,战将上百员,灭大清轻而易举,如果他趁乱灭了大清,后来的八国联军也不敢来。可他为什么不灭呢?我们先看看当时曾国藩的实力。

曾国藩的湘军里,几乎囊括了晚清所有著名将领。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优秀人才都投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当时他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曾国藩手下当时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曾国葆、曾国华、江忠源、江忠济、胡林翼、杨岳斌、刘长佑、李续宜、刘蓉、程学启(太平军降将)、丁汝昌(太平军降将)、蒋益沣、刘檡昭、刘锦棠、王錱、孙开华、塔齐布等名将。可谓精英云集,阵容强大。

自公元1854年起,曾国藩的湘军即与洪秀全的太平军展开了漫长拉锯战。结过长达十年的鏖战,公元1864年即清同治三年,曾国藩的湘军终于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史料记载,湘军进入天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而曾国藩的老对手,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早已于城破前夕服毒而死

看着湘军与太平军这两路汉军杀得昏天黑地,不知北京紫禁城里的清室金家人做何感慨,他们或许真该庆幸,天赐曾国藩这等"汉才",挽大清狂澜于既倒,满人的政权得以再活五十年。否则,就凭他们旗人那个熊样,连农民军都打不过,怎么和有文化的汉家军一搏呢?

曾国藩打下天京、彻底绞杀太平天国后,被清皇室封为一等伯爵,湘军更是掌握着湖北、湖南、安微三省赋税,财力雄厚。声望达到顶峰。于是,有人给曾国藩出了个大主意:让他趁势夺取天下,推翻满人政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据清史专家萧一山描述,曾国荃及其部下将领确实有过集体劝进曾国藩的事情,让他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大家愿意拥立曾国藩为帝可以说,如果此时的曾国藩只要跺一跺脚,大清国就会发生地震。他想取代满清爱新觉罗氏,想来也不是一件难事。

然而,曾国藩思来想去,结果却是:主动向清廷上奏裁军,表示"臣统军太多,即拟裁撤三四万人,以节靡费"。这一请求自然得到了清廷批准。曾国藩为什么功成之后不敢反?这就要涉及到他本人的性格及其志向了。平息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煮酒论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众人低首沉思措辞,一时想不出何时形容词。这时屏风后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他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一齐拍手。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后,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可见,这"仁德"乃至"人不忍欺"的评语还是点到了曾国藩的痒处,他很是受用。从本质上讲,曾国藩是个儒生,从小读儒书,而四书五经的中心思想只有两个字:忠君。所以,儒者曾国藩一生奉行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忠君"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而非取代皇帝的雄主。

曾国藩没有反清之心,但是大清却对他加倍小心。剿灭太平天国后,立刻把湘军拆散,在大量裁减湘军的同时,分解曾国藩兵权,李鸿章、左宗棠自立了门户。

湘军这块铁板被清廷打破,也因为曾国藩没反大清,大清过上了太平日子。慈禧趁机上位,把朝政搞得一团糟,最后义和团又闹起来了,八国联军以帮助大清镇压义和团为名,打进了北京。如果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趁乱把大清给灭了,义和团也许闹不起来,八国联军也不敢来。但是小编觉得曾国藩忠心爱国的品质也是没的说的,是位让人钦佩的好臣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