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门禁、缺少监控、外来人员随意进出…近日,连续报道了济南部分小区里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是很多小区里都存在的,如何守护“家门口的安全”成为市民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记者也探访了一些安防措施做得比较好的小区,看看这些小区是如何保障居民安全的。

大门和单元门均有门禁,外来人员需登记

位于高新区新泺大街中段的康桥颐东小区,虽然交房已10年,但小区的门禁系统依然运转正常。8月21日上午9点多,记者在小区北门看到,门口设置有人行通道门禁,非机动车和行人只有刷卡才能进入,外来人员均被挡在门外。

记者走访发现,小区各主要路口均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居民楼单元门口也都有门禁和对讲系统,居民回家需用钥匙开门才能进入。“你要不是小区居民,想去哪一户,得通过门口的对讲系统按楼号,经过同意才能进来。”居民马先生告诉记者。

马先生老两口家在7号楼,和大儿子住在一起。在小区里居住了五六年,他对小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安全。”马先生说,他们小区是单位宿舍,从交房入住开始大门口和单元门口的门禁就启用了,这些年来一直在用,居民们都习惯了。“外卖小哥都不能骑车进来,只能把车停在小区门口,经过保安允许人才能进来,到楼下后再通过对讲系统联系,开了门再上楼送餐。”马先生说,他们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跑着送餐的外卖小哥,这样对外卖小哥来说虽然不方便,但也是为了居民的安全。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允许外卖小哥骑车进小区,是因为去年小区里曾发生过外卖小哥偷东西和骑车碰倒孩子的事情,但他们不只限制外卖小哥,会对所有外来人员如保洁员等进行登记,询问其去几号楼几单元哪一户,并打电话向业主核实。

不过,在工作中物业也发现了一些安全漏洞,如有些外来人员会趁着业主外出时混入小区,给保安工作带来困难。“这也是很多小区都面临的问题。”物业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会考虑把小区大门人行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分开,以防止外来人员混进来,目前小区南门已经完成了这样的改造。

“刷脸”就能开门,尾随第一时间提醒

比起刷卡+人工的传统门禁方式,济南有些小区已走起了高端范儿,率先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社区安防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21日,在环山路的大众嘉园小区门口,记者就看到这一幕,居民张女士提着满满一袋菜回家,刚走到离门前还有四五米的地方,无需手动刷卡,大门就自动打开了,待张女士进入后,大门便自动关闭。“太方便了,以前也有门禁,但要是忘了带卡还得找保安开门,现在只要是小区居民进出就能自动开门,又快捷又安全。”张女士说。

这种方便来自于今年该小区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住在这里的每个居民都进行了人脸信息采集,只要走近大门,门前的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无需掏卡刷卡的环节。

这种智慧门禁也安装到了每个单元楼,人脸识别后无需拉门就能自动开合,完全解放了双手。

若有外来访客,只需要在大门右侧的智能设备上输入楼号、单元、房间号,业主在手机终端app上就能收到来访通知和视频,不管业主在不在家,同意进入的话点“开门”,来访者即可入内。许多小区在门禁管理上,应对尾随刷卡者进入的现象仍有漏洞,但大众嘉园的人脸识别系统,只要识别到非本小区居民尾随进入,保安手机上便会收到提示信息,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用了这套智能安防系统后,我们的安保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大众嘉园的物业管理人员表示,但原有的安保工作仍在继续,例如每天的巡逻制度,加大对外来人员的防范,人工管理和智能管理都必不可缺。未来他们还将与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联网,若有可疑分子来到小区,系统就能自动报警。

“对于外来人员的管理应该是所有小区安全管理的难点,例如有人以找朋友、走亲戚的理由要进来,说去几号楼,但具体找谁也说不清,态度还很强硬,一旦疏忽大意放进来可能就存有隐患。不过像我们现在应用的安防系统,有大门和单元门两道门禁,即使能进来也上不去楼。”物业管理人员表示。

除了家门口的安防管理,如何提高居民自身意识也是保证社区安全的难点,“小区居民也应当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一方面保证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另外也要在公共区域,遇到陌生可疑人员及时反映。”

小区安全离不开负责任的物业,执法应延伸到基层社区

作为雅居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闫华已在基层工作近10年,对小区的安全工作比较了解。在闫华看来,小区的安全保障难点首先在于物业的责任心,如果物业是一家有良知的企业,收了物业费后理所应当地做好小区的安全工作。

据闫华介绍,小区安全分为两部分,即人防和技防。技防和开发商的规划设计有关,包括是不是封闭式小区,前期的硬件配套如门禁和监控是否完善等,如果小区规划设计就是封闭式的,比较安全有保障,后期交由物业维护管理,如果物业又比较负责任,把本身工作做好把设备维护保养好,那么居民的安全一定是有保障的。但如果开发商规划设计时就有缺陷,很难通过物业管理进行弥补,因为这不是物业职责范围内的事。

虽然技防能起到震慑作用,但针对犯罪分子,技术有时也会存在缺陷,如遇到停电或损坏等情况,人防的巡逻就是必不可少的。

“从居委会层面来说,如果开发商选择了一个好的前期物业,我们不大建议居民频繁地更换物业,因为每一次更换物业都对小区的品质造成断崖式的下跌,尤其对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保养方面是最致命的,因为这些等同于是小区的心脏。”闫华说,康桥颐东小区的门禁系统之所以管理得很好,就是因为该小区一直没换过物业。

小区安全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就会发现各种问题,有时是物业的问题,有时是居民自身的问题,这些都是基层治理需要面临的难题。“和老百姓打交道,但老百姓的诉求太多样化,而社会治理法律上的东西触角还没有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没有延伸到社区来。”闫华称。

闫华告诉记者,根据文明行文促进条例,针对占用公共楼道的行为执法大队有权出示警告甚至罚款,但她尚未听说有居民被处罚的例子。而他们居委会和物业对居民只有劝导的权利,只能说是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很难对小的违法行为如破坏公物等进行处理,因此他们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这样基层治理才能更加规范。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这些社区安防经验值得借鉴

报道显示,运用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小区都得到应用,用科技手段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很多小区管理的首选。

在上海一座老旧小区何家宅,为了保障居民安全,防止出现灾害事故,采用了物联网进行安防建设。例如小区的4个主要出入口都安装了高清探头,能够清晰地进行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楼道口的防盗门上还安装了门磁系统,可以监测防盗门的闭合情况;并且楼道每一层都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可以监测楼道内烟雾情况;消防通道口也安装了地磁系统,如有车辆违章占道停放在消防通道,将会及时报警,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

目前,何家宅小区已有2个智慧停车库投入使用,采用刷卡门禁系统,安装了可投币、可扫码支付及会自动切断电源的充电装置。为进一步保证安全,街道还在车库内安装了电弧灭弧、24小时监控和烟雾报警设备,并且增加了自动喷淋设施,确保相关人员能第一时间知晓风险并介入处置。

在北京丰台区首个实现“人脸识别”进社区的小区,智能门禁安装前入室盗窃发案率高,社区安全感满意度较低,居民意见很大。安装后4个月来超过7800名居民已经办理了人像录入,社区入室盗窃发案率也降为零。监控后台还可看到每天小区门禁通行次数对比、高峰通行流量等数据和小区入口的实时监控。这些数据还向街道指挥中心、属地派出所实施了共享,三方共同监控小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