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共授予275个项目(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青岛共有12个项目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获奖项目中,由青岛主持完成的项目共3项,其中中国海洋大学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不同程度实现了产业化,我市前沿科技成果正阔步走入产业和经济发展中。
我市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共9项。其中,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 “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市本年度唯一获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该项目使我国具备了成套输出大型煤制油化工技术和装备的能力,对推动我国煤制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力提升了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此外,我市还有8个高校、企业等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洋依旧是青岛获奖项目的最大特色,尤其在青岛主持完成的奖项中,海洋领域科技成果占三分之二。其中,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孙宝江团队主持完成的“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首创了基于井底压力精准预测的“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大幅提高了井筒压力预测精度,极大缩短了钻井周期,在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团队主持完成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了海参功效成分解析、营养保持与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获奖项目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表现也十分出色。其中,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田原宇团队牵头完成的“典型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环境材料及其应用”项目,通过对基础研究、工艺、设备以及产品进行创新,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快速热解装置,引领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发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 “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青岛农业大学参与完成的 “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均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项目中,有6项为青岛企业直接参与,占全市获奖项目的一半,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这些项目不仅覆盖了传统化工、养殖业、农业、机械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还在动力电气、科学仪器、土木建筑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青岛创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青岛清原抗性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 “粮食作物主要杂草抗药性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等项目分别与湖南、天津、重庆等地的高校院所展开了合作,产学研融合成果十分显著。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青岛共斩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科技奖累计116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耿婷婷)
新闻延伸
这些奖项突破技术瓶颈
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不再难
“断陷盆地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及示范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牵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操应长教授(第六完成人)参与完成。该项目针对济阳坳陷高勘探程度区如何深化地质认识、如何形成复杂地质目标配套技术、如何精细化勘探工作方法等科学问题,突破传统理论认识束缚,重新认识了油气成藏规律并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形成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精细勘探技术系列,提出勘探“层单元”评价优选方法并形成精细评价工作规范,形成了断陷盆地精细勘探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获省部级一等奖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软件著作权2项,中石化专有技术5项,中石化企业标准1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43篇,有效指导了济阳坳陷效益勘探和规模增储,有力支撑了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对我国东部其它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牵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冯其红教授参与完成。该项目针对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面临的油水关系复杂、采收率低的技术瓶颈,首创了选择性堵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及关键工具,创新了薄互层和深层高效测调细分注水技术及关键工具,创新了复杂井况快速诊断及井下液压修井技术,形成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完井与防砂、注水、修井关键工程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2件,技术标准22件 (其中行业标准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7件,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3篇。自2008年以来在胜利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吐哈、河南、冀东、渤海等油田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通讯员王大勇 李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