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接掌江东之后,之所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除了身边几位重臣的帮助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之外,宗族势力的鼎力相助,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他接位之初,除了要面对不稳定的局势之外,还曾两次受到过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

据《江表传》中的记载:在孙策举丧期间,驻守在乌程的定武中郎将,他的堂哥孙暠(策之从兄也),就曾起兵(整帅吏士),想要趁机攻下会稽(欲取会稽),进而谋图整个江东。这是孙权接掌江东时,面临的第一次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不过,孙暠率部到达会稽之后就返回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多亏了时任富春县县长虞翻。


(资料图片)

据《三国志?虞翻传》中的记载:虞翻原是会稽太守王朗的功曹,此人忠孝、守义且很有才华。当初孙策征伐会稽的时候,虞翻当时正好父亲去世,在家里举丧(翻时遭父丧)。他听到孙策起兵的消息之后,赶忙脱掉丧服去面见王朗,劝他不要跟孙策正面交锋(劝朗避策)。但是王朗不听谏言,率兵迎战孙策,结果兵败逃到了海上(亡走浮海)。在这期间,虞翻不离不弃(翻追随营护),掩护王朗逃到了东部的候官县(到东部候官)。

到了安全地带之后,王朗对虞翻进行了一番感谢,就让他又返回会稽去了(卿有老母,可以还矣)。孙策敬重虞翻的为人,继续任命他为功曹(策复命为功曹),对他犹如朋友一样,多次到其家中拜访。在之后的交往中,虞翻多次向孙策献计、进谏,深受孙策的信任和重用,后将富春县交给他治理。

孙策去世时,县中受过恩遇的各级官吏,都想前往吴郡吊唁,却被虞翻阻止了。他说:“我们都去吊唁,县中空虚,万一山越贼寇或者奸人趁机作乱(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必然会招致不测(必致不虞)。”众人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都留在各自的任所穿着丧服以示哀悼。正是虞翻在孙策举丧期间开了一个好头,其他各县也都纷纷效仿,才使得诸县境内都很安定,也使得孙暠的计划最终落空了。

据《会稽典录》中的记载:虞翻义正言辞的对孙暠说:“主公英年早逝,理应有其弟孙权统事。现在城中有重兵把守(婴城固守),我等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必欲出一旦之命),为新主公除害(为孝廉除害),你自己权衡其中的利害吧(惟执事图之)。”孙暠思虑再三,最后只得退兵。

孙权第二次面临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是在掌权之初,征讨李术的时候发生的。据《三国志?孙辅传》中的记载:孙策的堂兄孙辅,是他伯父家的二儿子,少年时跟随兄长孙贲征战。孙策起兵的时候,孙辅以杨武校尉之职追随孙策进军江东(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孙策平定丹阳七县的时候,命他率部在历阳抗击袁术(拒袁术)。进军陵阳的时候(从策讨陵阳),生擒祖郎立下了大功(生得祖郎)。

平定江东之后,又跟随孙策一起征伐庐江太守刘勋。在一路的攻城拔寨之中,孙辅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屡建军功。孙策先是升任他为庐陵太守(策立辅为庐陵太守),后来被晋升为平南将军、假节交州刺史。

从这段记载来开,孙辅在孙氏家族当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勇猛之将。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在其中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他却做了一件有违家族利益的事情:“遣使与曹公相闻”。意思就是说:派遣使者,带着书信,去跟曹操联络。

根据《典略》中的记载:孙辅认为孙权的能力不足以保住江东(辅恐权不能保守江东),所以就趁着孙权领兵在外的时候,派遣使者,携带书信前去跟曹操联络(乃遣人赍书呼曹公),意在联合曹操谋图江东。

这是孙权自接掌江东以来,所面临的最危险,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因为一旦孙辅跟曹操联合成功,里应外合一同针对孙权的话,那么孙权所面临的局势将会是怎样的走向,就很难预料了。好在这个使者,直接将书信交给孙权,才没有使孙辅的计划得逞。

参考书籍:《三国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