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治需要。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种说法,说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在大帐后面安排了刀斧手,然后刘备对诸葛亮说:


(资料图片)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如果我这个儿子可以辅佐,请你好好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不足以胜任,你可以自己代替!

此言一出,诸葛亮立即痛哭流泣向刘备表忠心,仿佛只要诸葛亮说错了一句话,那么刘备一声令下,藏在大帐之后的那些刀斧手就会冲出来立即斩杀诸葛亮,仿佛刘备的托孤就是一场考验诸葛亮的游戏,那么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

刘备白帝托孤

首先,历史上所有的托孤都是在事前早就确定好了人选,而不是等到自己临终前还要考验,如果真等到临终前还要考验托孤人,那么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了,万一托孤人不合格,把他给杀了,那么再去考验谁来托孤呢?

比如孙策选的托孤人是张昭和周瑜,这些都是多年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同时知根知底的人,根本不需要考验,孙策的去世本来就是一个意外,他很自然的就把张昭和周瑜选为了托孤重臣,这都是在平常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得到的结论,而不是临终前一拍脑袋还要考验一下,万一不合格,根本就没有候选人!

诸葛亮跟随刘备是从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开始了的,刘备与诸葛亮共事时间已经长达16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备早已经了解,况且刘备的识人用人水平在整个三国排名也是前三,诸葛亮能否胜任辅政大臣?是不是忠心?这些早就在刘备日常接触和交往中做了决定,根本不需要再继续考验。

刘备与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禅

刘备之所以选择诸葛亮为辅政大臣,有三个原因:

一、跟随刘备创业的第一代元老已经全部去世。

刘备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带着一帮人出来创业,比如关羽、张飞、糜竺、孙乾、简雍、赵云等人,等到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时,这些人大多数除了赵云之外,基本上都去世了,而赵云虽然忠心可嘉,但能力欠缺,仅仅是一个杂号将军,打打仗也许可以,但是托孤处理国家大事,那是不行的。

老一辈的创业元老们排除后,刘备就只能寻找新一代少壮派同时能担当大任的人来托孤,看看刘备的手下,还有谁?庞统战死,法正去世,魏延只是个将军,军事才能突出,政治能力低下,最要命是情商低,动不动跟人争论,也是不能托孤的。

刘、关、张三人是创业元老

另外,参与制定《蜀科》的五大人才只有诸葛亮和李严在当时还活着,一般来说,参与制定《蜀科》的人都有一定的政治能力,都可以作为托孤的人选,其他人都去世了,于是诸葛亮和李严就被选择为托孤辅佐重臣。

二、诸葛亮人品、能力都是值得托付的。

从后来的上帝视角来说,诸葛亮的人品没话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光是这份忠心的精神,就足以感动很多人,况且刘备一定是对诸葛亮非常放心的,把自己的后方交给诸葛亮镇守。比如刘备打益州,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打汉中,诸葛亮又留守成都,为刘备当好后勤部长和内政部长,为刘备提供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诸葛亮的存在,就是刘备的萧何。

刘邦不信任萧何吗?当然信任,否则也不会把那么一大块后方交给萧何掌管,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吗?当然信任了,否则也不会把自己的老巢交给诸葛亮管理,在长年的创业阶段,刘备已经摸熟了诸葛亮的人品,就像刘备破格提拔魏延和告诉诸葛亮马谡不能担当大任一样,这是刘备的识人用人水平。

再说了,诸葛亮的才能是刘备政治集团中不可或缺的,刘备一直不缺能带兵打仗的将领,比如早期的万人敌关羽和张飞,还有中期的魏延,但一直缺王佐之才,就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内政与治国人才,诸葛亮的内政与治国才能在整个三国那是排名第一的,像这样有能力的人才,又有人品,刘备怎么会不选诸葛亮当辅政大臣呢?

刘备托孤

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但是在荆州有着庞大的关系网,诸葛亮与荆州牧刘表、襄阳豪强士族蔡瑁与蒯祺,荆州名士庞统、黄承彦等人都是亲戚,刘备看中了诸葛亮身后庞大的关系网,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正是靠着诸葛亮的关系网,才在荆州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为刘备治理地方。

夷陵之战,刘备彻底失去荆州后,身在益州的蜀汉政权成了外来政权,外来政权想要管理好益州,就必须重用外地人,就像当年刘焉治理益州用外来的东州兵一样的道理,如果不用外地人,重用本地人的话,用不了多久,蜀汉政权就会受到当地豪强大族的威胁,提前重复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

诸葛亮鞠躬尽瘁

看看刘备托孤的两个人选就会明白,一个是诸葛亮,山东人来自荆州,另一个是李严,荆州人来自益州,都是外地人,刘备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重用外地人管理本地人,这是蜀汉政权稳定的基石,是不容怀疑和改变的,而诸葛亮作为外地人中最优秀的代表和领袖,当然会被刘备选为托孤重臣。

所以,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时,在大帐后面安排了刀斧手,这完全就是虚构的和编造的,不符合历史事实,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