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寇准,是宋朝宋真宗在位时的名相。他忠心耿耿,耿直敢言,且才干卓异。在景德元年的"澶州之战"中,面对二十万辽国大军的汹涌南下,宋朝军队武力疲弱难以抵挡,宋真宗惊慌失措,举朝震骇。寇准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力主对辽国用兵,积极主战。他力排众议,冒着天大风险,一力促成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在澶州城下击败辽国大军,帮宋朝度过了一场危机。然而北宋名相辈出,与寇准同时代还有一个宰相,他的见识胸怀,居然能让寇准自叹不如。

此人就是北宋名相王旦。《宋史》记载了王旦和寇准之间的一次交集,两人水平高下立判。寇准屡屡在真宗皇帝面前贬损诋毁王旦,王旦却反其道而行之,多次在真宗面前盛赞寇准德才兼备。宋真宗感慨地对王旦说:"爱卿你只称赞寇准的好处,你可知道,寇准却只会揭你的短"。王旦从容一笑,说道:"这个没什么奇怪的。臣担任宰相时间久了,肯定难免有过失之处。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可见他是个忠直之臣。这也正是我看重寇准的地方"。寇准知道后对王旦敬服不已,自愧不如,宋真宗对王旦从此更加敬重。

王旦自咸平三年开始,至去世为止,担任宋真宗的宰相前后一共十八年,为官期间以忠义立身,清廉正直,处事公允,处理军国大事都十分得体,朝野威望极高。宋真宗对他的才学和人品极为器重,多次对人说:"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对王旦"久益信之,言无不听"。每逢大臣奏事,真宗必然会问一句:"王旦以为如何?"简直是须臾不可暂离。

宋真宗在为后期,盲目崇信道教,迷信神鬼之说。加之"澶渊之盟"订立后,北宋每年需要向辽国交纳岁币,有识之士都认为是一件屈辱之事。为了恢复形象,重塑威望,宋真宗和奸臣王钦若等人琢磨出一个馊主意。他们暗中策划了一出"上天赐予皇帝天书"的闹剧,弄虚作假,声称上天赐下"天书","天书"声称赵宋王朝是天意所归,将会垂之久远国祚绵长,千秋万代。

但宋真宗心中有一个顾虑,他知道宰相王旦为人正直,绝不会同意他搞这些乱七八糟、自欺欺人的玩意儿,只怕到时候王旦站出来反对,或者不肯参与,搅了他的天书大戏。踌躇一番后,宋真宗终于有了主意。他以赐宴为名,把王旦招到宫中,君臣二人开怀畅饮。王旦告辞时,宋真宗命人搬出一坛"美酒",对王旦说:"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这是一坛好酒,回去让老婆孩子都尝尝。王旦谢恩后把坛子带回家中。

谁知回到家后打开一看,王旦傻了眼,酒坛子里面一滴酒也没有,只有满满一坛子珍珠。王旦是个聪明人,转念之间,他想起皇帝最近正在密谋的"天书"之事,心中明白了八九分。皇帝是怕他干扰阻止,故此才会把这坛子珍珠赏给他。王旦顿时感到事情棘手。参与"天书"闹剧,他是极不赞成的。但皇帝赐他如此厚礼,让他进退两难。

如果把珍珠退回去,不仅显得极为失礼,驳了皇帝的面子,万一走漏风声可能闹得满城风雨,天下人都知道宋真宗居然行贿大臣,会让皇帝颜面无存。但若就此收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等于默认了真宗搞得"天书"闹剧,违背自己身为宰相的原则和气节。犹豫再三之后,他还是长叹一声,决定以皇帝的颜面为重,不再反对"天书"。

此后,宋真宗先后搞了好几次"天降神书"的闹剧,王旦只能默默无言。宋真宗得寸进尺,为了利用王旦的声望,增加"天书"的可信度,他甚至不由分说把王旦任命为"天书仪仗使"、"天书使"等职务,"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行",每次举行大礼,都让王旦负责捧着天书。

王旦内心对此极为反感,但木已成舟,他也只能选择默默忍受。但他内心的自我谴责和负罪感却日甚一日,从此"恒邑邑不乐",郁闷不已,每天都闷闷不乐。后来每当举行大礼,他总是"以惨恤不赴会",想方设法逃避远离。王旦本来体弱,自此之后郁闷成疾,一命呜呼。死前王旦还为自己未能阻止"天书"闹剧而深深自责:"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为过莫赎"。认为这是自己难以弥补的一大过失。

参考史料:《宋史》、《续资治通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