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培育高科技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要求,必须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河北省科技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科技需求,聚焦顶层设计,优化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科技平台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
加强高能级平台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资料图】
真空、电渣、自耗、锻造、热轧、冷拔、精整……走进位于河北清河经济开发区的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高温合金返回料正在完成“华丽蜕变”。
在这里,经过自动化生产线一系列高精尖工艺处理,原本纯净度不足、成材率低的返回料,被“重塑金身”,成为能耐受600摄氏度以上高温、抵御超高变形压力的高温合金材料。
高温合金,是制造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航空、航天、舰船等先进装备的性能和水平。中航上大以其高温合金返回料循环再生利用技术,突破了我国变形高温合金“纯净度低、批次质量稳定性差、价格高”等难题,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性基础材料的重要生产研发企业。
科技自主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一直以来,我们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平台,现已建成河北省再生高温合金技术创新中心、高温合金再生技术与新型变形材料联合实验室,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平台建设助推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航上大生产的高性能高温合金锻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中航上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正是河北省借智借力加强平台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科技厅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形成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三驾马车”为龙头,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院士工作站等为重要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目前,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创新链条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550家。
为进一步借力省外高端科技资源推动河北省创新发展,河北省各地深入推进与省外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截至上半年,各地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9所高校院所布局建设了47家合作共建科技平台。
全省高能级平台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
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目前,该实验室共有固定研发人员9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学历占比100%。依托团队力量,该实验室建立了亚稳材料设计新方法,开发出了世界上最硬的纳米孪晶金刚石、服役寿命长的特种钢和高强韧的锆合金等系列新材料,成功解决了机械加工、空间活动机构、高速铁路辙叉和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中的材料和技术难题。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继续会同各地政府,紧密结合区域创新发展优势领域,统筹布局和优化全省高能级平台建设。目前,河北省钢铁实验室组建工作已正式启动。同时,根据各地发展需求,省科技厅还将进一步谋划能源等领域的省实验室筹建工作。
根据不久前省科技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河北省实验室培育和组建工作的通知》,省实验室将面向全省产业规模和科研基础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省科技厅指导、地方政府主建、依托单位承建方式布局建设。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需求,省实验室将集聚培养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团队,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全链条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加强高能级平台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在优化整合平台体系布局,坚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布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积极发挥平台在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高能级平台建设在加快集聚高端优质资源、打造河北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激发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高地
定位于河北省最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类创新基地,高能级平台建设已成为河北省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推手,而抢占“高”点,培植强势科技竞争力,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亦是河北的不懈追求。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在涿州建设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猪设施)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河北省唯一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世界首个对猪全方位、全尺度研究的一流综合设施,形成猪模式动物标准化生产和信息精确化、自动化采集分析能力,对解答人类生命科学重大问题,保障人类健康和人民生活需求,促进生物高技术发展和转化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吸引全球相关领域科研创新力量向河北省聚集,打造生命科学科研创新高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具有鲜明的科学和工程双重属性,其知识创新和科学成果产出丰硕,技术溢出、人才集聚效益非常显著,因此,往往成为国家创新高地的核心要素。”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做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基础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新拔节生长,涌动无限可能。
今年以来,一批关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重大产业需求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河北省先后启动。建好用好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带动全省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为河北省提供更为强有力的人才和平台支撑。
“一方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面向科技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物质基础,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在前沿科学和产业共性技术领域开展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将会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科学发现与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能够牵引、带动多方面的创新,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模式动物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河北省生物医药、营养健康、农业产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提档升级,催生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硬核”科技成果。
此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具有强烈的“磁力”效应,能够集聚、培养顶尖科技人才,吸引一流科学家入驻,能够汇聚、整合所在区域技术、资金、机构等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还有利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面向未来,让这些‘超级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项目、资金、人才协同配置和一体化发展,充分激发创新合作的智慧和活力。”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加速改革优化布局,提升供给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在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能力水平、服务全社会科技创新等方面可谓“花开遍地”。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在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工作的科研人员数量为7.02万人,比2020年增加1.3万人,增长21.88%,其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3.39万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77万人;科研和办公用房面积达到714.3万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49.9万台(套),分别较2020年增长17.7%和16.0%。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36万项,较2020年增长21.6%。
——高水平人才培育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强化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累计进站博士后1165人、入学博士生7350人、入学硕士生7.7万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高学历研发人员。近几年河北省当选的院士均是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的高端人才,成为河北省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的成功范例。
——高质量成果产出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共发表论文1.93万篇,比2020年增长12.2%;取得授权专利4917件,比2020年增长15.9%;制定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2134件(国家和行业标准333件),比2020年增长27.4%。
……
科技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于科研开发项目,科技创新平台要长时间稳定存在,还要不断接受运行绩效和功能实现的持续检验。因此,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的最大特点是高奏“进行曲”、永远“在路上”。
新的探索已经起步。今年4月份以来,省科技厅遴选了一批省校(省院)共建平台,启动实施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建设,吸引京津一流高校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高水平人才来河北创新创业,实现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11月,省科技厅新修订的《河北省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办法》印发,提出加强对研究院科研立项、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激励措施,建立运行绩效分类评估机制,提升研究院创新供给,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此外,我们围绕重点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启动了科技研发平台提档升级行动,对现有平台建设领域布局进行优化整合,‘十四五’期间,聚焦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和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行现代化运行管理,最大力度激发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不断提升平台创新供给能力。”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河北日报记者高珊 通讯员刘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