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常在 让生态富民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雷字村

1月30日,正月初九,西依山、东傍水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雷字村,春的气息越来越浓。


(资料图)

“吕站长,村里计划开村民代表大会,想请你讲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你哪天有空?”见到雷字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常代军时,他正给镇林业站站长吕文生打电话。

“我是咱村技术员,你们定时间,我随叫随到。”电话另一头,吕文生爽快应约。

随后,常代军又邀请镇派出所民警艾晓亮为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对方同样欣然答应。

承德是林业大市,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为提升林草资源管护水平、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该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并建立“一长三员”协作机制。

“我们村‘一长三员’,由我、艾警官、吕站长和8名专职护林员组成。”常代军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带动下,雷字村开始荒山造林。截至目前,全村有林地15100亩。

此前,为守护造林成果,全村16位居民组组长分别负责各组林地管护任务。但因管理松散,盗伐现象偶有发生。

作为承德率先推行林长制的村庄,雷字村森林资源管护水平迅速提升。警员、技术员定期入村开展法律宣传、技术培训,每片森林都划定责任人。共护绿水青山、共建生态家园,渐成百姓的共识。2022年,该村又被确定为承德市林长制智慧平台示范点。

打开手机智慧平台,每位护林员的责任区域、巡护轨迹、所在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有资源监管、护林巡林、森林防火等功能,实现了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护林巡林‘一张网、一点通’,森林防火‘一只眼、一个圈’,森林资源情况可即时掌握,森林防火可即时调度,毁林等问题可即时处置。”常代军边操作边介绍。

小林长,大责任。护好绿,更要管好、用好绿。

雷字村张家沟沟口一片栽种50多年的松林,是常代军最近常去的地方。林边一排稀疏的落叶松,直径均在三四十厘米,粗壮高耸;林间拥挤的树一棵挨一棵,直径10厘米左右,枝干纤细。“只有每棵树都茁壮生长,森林质量才能更好,生态价值才会更大。”常代军说,今年,村里计划邀请专家为林子“把脉问诊”,根据不同地块和树种,制定抚育经营方案,让每棵树都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出张家沟,常代军便拨通了苗圃种植大户吴淑兰的电话,俩人相约在苗圃基地见面。

雷字村是当地较早从事苗木种植的村庄,现有苗圃2000多亩。目前,苗木种植已成百姓增收主渠道。

近几年,受种植面积扩大、树种单一等因素影响,苗木行情持续低迷,不少人打起退堂鼓。如何继续做大做强苗木种植,成了常代军心头一件大事。

“这棵叫‘大团结’,这棵叫‘步步登高’,这棵叫‘孔雀开屏’……”来到如园林般的苗圃基地,吴淑兰精心培育的造型松,让人眼前一亮,“像这棵3米高的樟子松苗,只能卖50多元。如果培育成寓意深、形态美的造型松,身价要翻几十、上百倍。”

边走边看边听,吴淑兰的介绍让常代军更加坚定了以“造型松”为突破口,推动苗木种植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明天我就去县里联系园艺师,尽快给大家进行培训。”一脸兴奋的常代军,指着身旁一棵树冠堆叠如盖的造型松说,“这棵应该叫‘前程似锦’!”(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