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金白银”护航 中国外贸企业闯关求变
【资料图】
(经济观察)“真金白银”护航 中国外贸企业闯关求变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从坐在家里就有订单,到主动作为找寻商机,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外贸企业的转变,金融业正护航他们闯关。
进入2023年,欧美经济增长趋缓拖累海外整体需求,中国外贸企业面临订单不足等挑战。年初开始,多地政府便主动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来自浙江平湖的箱包企业新秀集团是“出海大军”中一员。过去三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这家企业坚持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设计研发新产品200余款。
今年3月,修炼“内功”多时的新秀集团抱团赴泰国参展,一举收获450万美元订单;5月初,又赴广州参加第133届广交会,累计接洽客户600余人,获得意向订单近千万美元。1月至4月,其箱包出口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预计集团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亿美元。
在外向型经济大省浙江,还有更多这样的企业。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省累计组织出国(境)拓市场团组超415个,达成意向订单480亿元人民币。
一张张订单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官方去年已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支持,有关机构纷纷跟进。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国际金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5月份,该行为超1.6万家外向型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实现国际结算量超68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量超850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量超180亿美元,对外贸企业信贷投放10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2%。
例如,在去年出口信保融资基础上,农行通过本外币差异化定价,向新秀集团发放人民币贸易融资2500万元人民币,就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真金白银”力挺下,今年前5月,浙江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9.2万家,增长7.1%。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5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6%,占全省外贸总值八成。
拓展市场、挖掘商机,有的企业向外看,也有企业选择向内看。
在纺织印染行业耕耘多年的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贸足迹遍布全球,是多个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迎丰科技董事长傅双利向记者表示,当前形势下,企业毛利逐步下降,成本不断上升,主要挑战在于如何转型升级。以往该公司国际国内业务比例约五五开,今年预计将调整为三七开。
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资金需求随之扩大。不少金融机构推出创新服务产品,让一些“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为外贸行业转型突破拓展了融资渠道。
以迎丰科技所在的绍兴市柯桥区为例,当地每年企业排污指标总量只减不增,是稀缺资源。排污权配额“明码标价”,可在市场上流通交易,这让企业以此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获得贷款成为可能。
迎丰科技就以1万多吨排污权向当地银行申请了1.9亿元人民币排污权质押贷款。傅双利介绍,部分贷款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不仅扩大了企业产能,还提高了污染物处理能力,进而省下更多排污权额度,为企业继续发展壮大腾出空间。
扩大押品准入范围、丰富融资服务模式,此类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正在中国各地有序推行、落地开花。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外贸型生产企业往往通过担保、互保或民间拆借等方式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一些以往不能被抵押的生产要素如今变成现金流,不仅降低了企业风险,也令其运营更加健康。这种金融护航,将为外贸企业应对挑战、突出重围带来更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