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国旗,是咱们警务站换下的第143面国旗。”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衣拉克素边境警务站民警臧帅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叠好。
11月18日,他跟往常一样,将警务站院子里褪色破损的国旗进行更换,然后叠好放在党团活动室展览柜里面,这一面面国旗已经陪伴臧帅在衣拉克素边境警务站工作生活了1343天。
臧帅所在的驻地平均海拔4200米,年平均气温0℃以下,素有“生命禁区”“死亡雪海”之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大雪覆盖的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辖区
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2016年,18岁的臧帅怀揣着对部队的向往,从辽宁省大连市参军到内蒙古边防总队锡林浩特支队服役。2018年,服役满两年的臧帅遇部队改革,很多战友劝他随部队转改留在内蒙古,他却作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申请去新疆,到全国边境线最长、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工作。
“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越能成就人。红其拉甫,一直是我内心向往的地方,我要圆自己这个梦。”当战友们问起他原因时,他总是这样说道。
2019年1月,他背着行囊坐上锡林浩特飞往乌鲁木齐的CA1110航班,父母在机场目送着他,在一瞬间,他看到了父亲泛红的眼睛,看到母亲偷偷抹着眼角的泪。
他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跟父母挥手道别。那一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成绩,要为父母争光争气,成为父母的骄傲。
扛起衣拉克素这面旗帜
2019年2月,臧帅如愿来到了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驻地的工作生活环境比想象中的更加艰苦。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头晕头痛几天才缓过来,脸被晒得黝黑,嘴唇干裂发紫,身体的种种不适让他开始质疑当初的选择。
真正让臧帅坚定自己的选择是第一次到衣拉克素边境警务站。
刚到警务站驻勤时,臧帅在党团活动室看到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面面褪色破损的国旗,他心头为之一振,向驻勤战友询问了个中缘由。
衣拉克素边境警务站换下的褪色破损的国旗
战友告诉他:“这个地方紫外线很强、风也特别大,警务站院子里的国旗风吹日晒,容易褪色破损,大家每次都会小心地把国旗换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摆放在这里,日积月累,就有了这么多面国旗。”
那一刻,他心生敬畏,仿佛理解了身边的战友为什么能把青春融入这荒凉的高原,能把根扎在这里。
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跟战友们一起扛起衣拉克素这面旗帜,让它在这里高高飘扬,决不再因为环境苦、条件差就质疑当初的选择。
“我不是一个人在坚守”
2020年4月的一天,派出所领导带着臧帅一起前往边境前沿巡逻踏查。上午,巡逻队从警务室坐车出发,汽车行驶了10多公里后,前方的雪山阻断了前进的道路。臧帅和战友们只能骑马前行。
随着海拔的增高,缺氧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当他和战友们翻过一处海拔5400米的达坂时,突然“扑通”一声,两条腿陷进一个约1米深的雪窝中,雪窝一侧就是悬崖,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去。臧帅没有胆怯,战友将他从雪窝里拉上来后,他坚定地跟着战友的脚步继续巡逻踏查。
臧帅(右)与战友在辖区巡逻
2021年2月,臧帅主动要求参与派出所“接力护学”行动,帮助家住热斯喀木村136名孩子打通上学路。
他与战友在海拔5300米的达坂上进行挖雪通路作业。3米多厚的积雪,20余公里的积雪路段,他们在悬崖边达坂上不眠不休地干了约10天才全部修通。期间,为防止铲雪车辆机油被冻住,臧帅还不时地通过吸管用嘴把油箱里的冰碴子吸出来。
边境巡逻、接力护学……这些让臧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他参与救助220多次,帮助群众800余名,收到锦旗13面。
“这片土地培养孕育出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龙吉克·卡德尔、‘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阿巴米斯林等老党员、老前辈,在他们的精神引领下和身边同事的影响帮助下,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边疆扎根、在高原奉献的决心和信心,更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坚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臧帅坚定地说道。
近些年,臧帅被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自治区分别评为“成绩突出青年民警”“最美国门卫士”“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沉稳前行,把荣誉藏在身后,把使命放胸前,用信念指引行动,用行动践行理想,从一名追梦少年到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无怨无悔、苦中作乐,传承着老一辈民警的坚守,践行着“远离一片繁华、守住一个山口、扛起一面旗帜”的承诺,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让国旗在衣拉克素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