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位期间曾经与赵普(或者还有赵光义)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在这个策略的引导之下,宋朝通过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两代皇帝的努力,终于基本上完成了中原故地的统一。此后,赵光义终于可以北伐,完成他的统一大业,但是在消灭了北方的蕞尔小国北汉之后,他在两次大规模北伐过程中都遭遇了致命的惨败,导致两宋三百年始终处于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之下。
(资料图)
那么,先南后北有错吗?
我们看一下赵匡胤为什么决定先南后北吧,他曾经至少三次和大臣商讨此事。
第一次:赵匡胤问宰相魏仁浦(此人也是周世宗柴荣时期的宰相):"朕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的回答是:"欲速不达"。
第二次:赵匡胤问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此人是周世宗时期的权臣,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下并(今太原)、汾(今汾阳)之策",张永德的回答是:"彼兵虽少而悍,加之北虏之援,未可遽也,待其困弊,乃可图耳"。
第三次:赵匡胤对赵普说:"吾欲收太原",赵普回答:"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由此可见,大臣们是不赞成先北后南的。而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他说:"吾意正尔,姑试卿尔"。
前两位都是周世宗柴荣留下的大臣,那么柴荣是主张先南后北还是主张先北后南呢?《新五代史》记载:
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王)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很明显,周世宗柴荣也是主张先南后北。
我们因为两宋三百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去推论先南后北是个错误的决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结果论。难道事后诸葛亮真的比诸葛亮更明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