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当明成祖朱棣毅然下令迁都北京之后,中国此后数百年的政治中心就定在北京。作为明清两朝帝王及妃嫔的居所,紫禁城经过数百年的不断修缮,每一处都可谓精雕细琢,各类配套设施也非常健全,不过其中也存在诸多禁忌秘辛,今天子渊就和大家谈谈紫禁城中的水井。据史料记载和实际统计,紫禁城之中的水井多达上百口,然而在宫里生活的嫔妃皇子和宦官宫娥,没有一个人会饮用宫里的井水。这就不得不令人产生疑问,如果建造水井不是为了饮用,那么当初建造水井的意义何在?整个皇城的饮用水又是从何而来?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这些水井大多靠近宫殿,几乎每座宫殿里都配有一至两口水井,这100多眼水井就大致分布在70多座宫殿周围。水井按宫殿的坐落而分配建造,显然有着深层次的考量--中国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的土石结构,一直都以土木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就很难控制住火势,所以人们在宫殿附近打一些水井,便于在关键时刻提供消防用水。据相关史料记载,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清朝宣统皇帝退位的数百年时间里,紫禁城中发生各类规模火灾共计100余起,这些火灾有宫人故意为之的,有人为失职造成的,也有天雷轰击所致。比如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五,明成祖朱棣命人在午门放烟花,结果不慎操作失误引发大火,烧死了不少太监宫女,还有一名禁军都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后,奉天殿因太过高大而被雷击进而引发火灾,吓得皇帝当日就赶去太庙祭祖以求祖先庇佑。既然紫禁城经常不可避免地发生火灾,那么就必须为减少宫殿损失作出补救之策,这100多眼水井就应运而生。当然,这些水井也能为宫中人员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用水,比如各宫打扫卫生、清洁灌溉及浣洗衣物,这都需要水。不过这些水井里的水,为何单单没人敢饮用呢?原因说来其实非常残忍,因为井水既不干净也有毒。紫禁城刚刚建设完成的一段时期内,宫中人员也会饮用井水,但到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期,皇贵妃万贞儿在井水中下毒,由于水井下面联通着其他水井,所以宫人便不敢再饮用。另一个原因是,宫中人员认为井水不洁,大家都知道皇宫之内争斗不断,被压迫的宦官宫娥不在少数,或为人迫害或无奈自杀,井里不知有多少尸体。就连光绪皇帝心爱的珍妃,也被慈禧太后命人投入水井溺毙。许多遗体浸泡在水中,这样的水自然无人敢饮用。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就有疑问了,既然皇宫中的井水不能饮用,那么所有人喝的水又来自何处呢?据内务府宫廷密档记载,皇宫中的主要水源位于颐和园西边的玉泉山,水质清澈甘甜,沁人心脾,关键还是天然无污染产品。为保证水源安全,朝廷特意安排专人负责值守水源,每天有专职太监上山取水,运回宫中之后按照需求分配给各司各局。除此之外,每年寒冬之际,宫中还会从京郊一带采集冰块存入冰库之中,这些冰块夏日为皇帝嫔妃解热,融化成水也可直接饮用。在夏日,饮用着带有丝丝凉意的净水,真是一番享受,不过由于冰块珍贵难得,因此只有少量受宠妃嫔及皇子才有资格享用。 参考文献: 《明史》《清史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