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对刘备有很深刻的印象,前期一直穷困潦倒,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直到遇见了26岁的诸葛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凭借诸葛亮隆中对的方针,才站住了脚,赤壁之战后,刘备更是四处征讨,地盘急剧扩张,最后刘备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盘,由此可见,《隆中对》是一份高水平的策略。
在《隆中对》中,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占有荆州和益州,荆州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位置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可以得到各种资源,只要能站住脚,就能只逼中原腹地。
而益州有天险可守,还是沃野千里的地方,经营好了就是国家的大后方,可提供足够的战略资源。
一旦拥有荆州和益州那就能从两路出兵,一条从益州走秦川,再从陕西到中原。还有一条从荆州直逼洛阳,在这样的两路夹击下,曹操腹背受敌,一定非常难受。
虽然 《隆中对》的军事路线非常清晰,但是实现它的政治方法却没有给刘备指明,导致刘备虽然一度占领部分荆州和整个益州,却采取了错误的手段实现,导致恶果频频爆发。
诸葛亮曾经都刘备说过,荆州的太守刘表是一个守不住地盘的庸主,而益州的刘璋更是一点本事没有,这就是老天给你的机会啊。
在这里,诸葛亮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是他的暗示刘备肯定懂了,后来他也照做了,赤壁之战后,刘备获得了部分荆州地区,做了荆州的主人。
因为当时刘表和他的儿子刘琦都去世了,所以这一过程还算是合法的。
可是,他取益州的过程可就不是了,堪称龌龊啊,当时刘璋受到张鲁的威胁,请求刘备去帮忙。
这时的刘备却觉得这是个夺取益州的好机会,于是非但不讨伐张鲁,却和刘璋的下属勾结,轻取了益州。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取益州呢?因为他虽占有荆州的一部分,但是这些都是以建立联盟为前提,从孙权手里换来的。
不能算是自己的地盘,只能西取益州,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
可是他取益州的手段太龌龊,一点都不考虑政治影响,要知道,刘备一向以汉朝宗室自居,喊得口号也是匡扶汉室,恢复汉家天下。
而刘璋本身也是汉朝宗室,刘备却攻击同宗,就会被认为是与汉室为敌,把自己置入一个不利的位置。
刘备既然以恢复汉室为口号,那为什么要冒天下之不韪攻击同宗?那他的匡扶汉室的口号是不是站不住脚?
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让孙刘反目成仇。因为曾经孙权就提议过,要和刘备一起讨伐张鲁,然后再袭击刘璋,共同占有荆州,益州,之后再一起对付曹操。
可是刘备却假惺惺的说刘璋是自己的同宗,不能打,应该团结在一起讨伐曹操,刘备刚义正言辞拒绝孙权,掉过头就自己取了益州。
这就开始让孙权怀疑:你到底是匡扶汉室,还是就为了抢地盘?从此孙权也对刘备失去了信任,孙刘联盟彻底解散。
刘备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还犯了三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这让蜀汉失去了和吴、魏争霸的资本。
一是取益州后没有处理好善后问题,他一度纵容手下纵兵抢掠,和土匪没区别,这还是经过赵云的劝说才罢手。但是已经大失民心,他还把刘璋送到荆州软禁起来,真的是一点宗室感情都没有。
最后,大家对于刘备的政治错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对于小编文章的观点如果有异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咱们友好文明的讨论,关注我,每日和您畅谈历史!
二是居然主动对曹操发动进攻,令关羽率军进攻襄阳。刘备贸然进攻襄阳,却没想到孙权此时的态度有了变化,因为刘备已经远走益州。
避开了曹操的锋芒,把军事压力都给了距离曹操更近的孙权,而且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大的是孙权,但是孙权却只得到荆州的一个郡。
相当于于好处都让刘备占了,压力全让孙权承担了,这使孙权做了一个决定,和曹操缓和,重点打击刘备。
因为相比起曹操,刘备此时才是对孙权最大的威胁,双方因荆、 益州两州的矛盾终于爆发。
所以,在关羽攻击襄阳时,吕蒙偷袭荆州得手, 关羽也兵败被杀,刘备也彻底失去了荆州。
三是在关羽被杀的同一年,刘备居然称帝!这是他犯的最大错误!刘备对人们宣称汉献帝遇害了,天下无主,所以自己不得不当皇帝。
其实汉献帝只是被曹丕供养起来,所以刘备此举就给人落下口实:天子还没死呢,你就急着当皇帝了,比复兴汉室还着急。
而且他的正统性也遭到怀疑,因为他称帝喊出了:"代天子讨伐曹魏。",称帝后,却攻打东吴,一直到死也没有攻打过曹魏。
而且,刘璋原来的下属,本来就对刘备夺取益州的手段心存不满,他称帝的举动更让这些人非议,导致他们趁着蜀汉伐吴失败,国家疲惫的时候,在后方叛乱。
叛乱虽然被镇压了,蜀汉却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蜀汉的政权岌岌可危!
三国,乃至许多政权的历史命运,虽然是通过军事胜负来显示结果,但是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政治,它包含了道德考量,利益评估,社会心理等等诸多因素。
所谓的成王败寇,不是命,也不是运,而是经由一番严苛的政治考验后,由历史筛选出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