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丕要准备杀曹植时,曹植说的一句话。诗句中包含的真挚情感,让曹丕听了也潸然泪下,就放过了这个和他曾争夺过世子之位的兄弟。但是在权力的争夺中,兄弟之情和骨肉之情往往会变得非常脆弱,皇室成员之间常会为了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
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在帝王之家不断上演,胡亥为了皇位杀了兄弟姐妹,赵匡义为了皇位杀了哥哥赵匡胤,杨广为了皇位杀了父亲杨坚,即使在大唐初期,也因为争夺皇位,出现了兄弟自相残杀之事。
(资料图)
李渊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建有功勋,尤其是李世民,是大唐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这使得他最想接替李渊成为皇帝,但是按照规则,理应由嫡长子李建成做储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建成当了太子后,对手握重兵,且有一众支持的李世民自然不放心。胜利果实,也不容他人窃取,李世民也不想将自己打下的江山让给李建成。这使得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水火不容,都有除掉对方的心思。
但是在他们争斗的过程中,李建成由于占据优势,所以在杀李世民一事上犹豫不决,因为杀了李世民,会使自己背上杀兄弟的恶名,损害自己的贤名,同时也可能会激怒李渊,使自己丢了太子之位,但是没有希望做皇帝的李元吉,却比李建成更加坚决地想要杀掉李世民,这时为何?
一、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李渊有四个嫡子,但由于三子李玄霸英年早逝,所以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个。这三弟兄中,李元吉年龄最小、功劳最少、实力最弱,而且也是能力最弱的一个,所以他最没有希望成为皇帝。自己做不了皇帝,这就需要他去为自己找一个好的靠山,以免将来遭人打压。
李元吉的做法是古代很多能力一般的皇子常采用的一种做法,如康熙晚年时的九子夺嫡,一些皇子自身没有能力争夺皇位,所以他们就支持八阿哥、太子等人争夺皇位,这样八阿哥、太子等人赢得了皇位,他们就可以以功臣和心腹的身份,得到皇帝的重用,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人关系较好,而且李建成是太子,比李世民更有希望做皇帝,所以他自然选择支持李建成。李元吉选择了李建成,这使得他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两人成了水火不容的仇人,李世民的存在对李元吉是一个威胁。同时李元吉也不需要考虑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他只需要对李建成忠诚,帮助李建成当上皇帝后,自然会得到李建成的重用,所以他在杀李世民一事上没有顾虑。
二、因为嫉妒和仇恨李世民。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己比别人弱,哪怕这是事实,但是让人们心甘情愿的接受,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尤其是这种事发生在素有隔阂的兄弟之间,更会引起兄弟之间的嫉妒和仇恨。
李渊在称帝后,将四子李元吉任命为并州总管,要李元吉驻守并州,但李元吉到并州后,不加强城池防御,不训练士兵,而是整天吃喝玩乐,打猎等,正如他所说的:"我宁可三天不吃东西,不能一天不打猎"。这使得并州的防务松弛,军队的战斗力也下降严重。
若这是和平时期,遇上这种纨绔子弟,可能只是会增加财政负担,并不会给国家带来灾祸,但在乱世,面对的是弱肉强食的环境,所以遇上不务正事、且身肩重任的纨绔子弟,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李元吉做并州总管不久,就遇上了刘武周率兵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并州大部分土地很快落在了刘武周之手,其中就包括李渊的"龙兴之地"太原,李元吉只是灰头土脸地逃回了长安。
李渊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李元吉责斥了一顿,派李世民去收复并州,李世民很快打败刘武周,重新夺回了并州。这样一对比,让李世民威风大涨,但也让李元吉相形见绌,体现了他的无能,所以他更加嫉妒和痛恨李世民,因此也使得他比李建成更加的想杀掉李世民。
三、父母的不公使他产生了一种报复心理。
列夫·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兄弟之间的不和睦,也是家庭不幸的一种,但兄弟之间的不和,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的偏心和不公造成的,若父母过于偏心一个孩子,而忽视另一个孩子,会使受忽视的孩子产生自卑、嫉妒和不满心理,进而导致受忽视的孩子,不满现状而痛恨父母偏爱的孩子,影响兄弟之间的和睦。
李元吉就是这样一个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他刚出身的时候,就因为相貌丑陋,他的亲生母亲就准备将他抛弃,虽然最后他被侍女收养活了下来,但他母亲对他的态度,从要丢弃他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注定了。父母并没有给李元吉多少爱,使得李元吉存在着一定的扭曲心理,这点从他杀掉他的养母陈善意就能看出,虽然李元吉为杀掉养母产生了悔意,但他内心的心结一直没有解开。
自己不受父母重视,李世民却深受父母宠爱,再加上李世民非常优秀,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这让他更加不满父母的区别对待,所以也更加痛恨李世民,而李建成由于是长子,没有遭受过李元吉的这种不幸,他对李世民的恨,只是产生在两人争夺权力上,而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恨,显然更深刻,所以他比李建成更想杀掉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