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宋仁宗赖床不上朝,太后刘娥:我要独自听政

宋真宗于乾兴元年(1022)二月去世,13岁的太子赵祯在真宗灵前继位,是为宋仁宗。宋真宗临终前留下遗诏,由皇后刘娥"听断军国大事",经刘娥与宰相丁谓等大臣商议,决定刘娥"垂帘听政",与宋仁宗一起治理国政。当年没有改变年号,仍用"乾兴元年"纪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宋仁宗毕竟是一个13岁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听政"工作。

到了仁宗朝,欧阳修曾写过一首诗《集禧谢雨》:"十里长街五鼓催,泥深雨急马行迟。卧听竹屋萧萧响,却忆滁州睡足时。"说他在上朝的路上听到"五更鼓"敲响,好像催着自己快走,感到很难受,很想念在滁州任职时能够睡早觉的时光,可见上朝时间确是在五更稍后。

古人以时辰、更、点计时,每个时辰等于今天两小时,从晚上开始到天亮,分为五更,每更也是两小时,一更为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在九点到十一点,三更在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四更是一点到三点之间,五更是三点到五点;为了计时更精确,又把一个时辰或一更分为五个"点",每"点"为今天的24分钟。五更三点,相当于今天的凌晨4点12分至36分。

皇帝需要在凌晨4点多上朝,而在上朝前,还要梳妆打扮、穿戴齐整,才能保持仪容,接见朝臣,那得几点起床?

刘娥性情严肃,在宋仁宗小时候,动辄用"礼法"管教仁宗,从不假以颜色。仁宗患有"风痰"之症,即"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刘娥就不让仁宗吃"虾蟹海物"。刘娥与杨淑妃是四川同乡,二人相处极好,自从仁宗出生,把仁宗从其母亲李宸妃身边夺走,刘娥就把仁宗交给杨淑妃,由其"护视",杨淑妃则起居饮食无一不与仁宗在一起,"拥佑扶持,恩意勤备"。刘娥禁止仁宗吃海鲜,杨淑妃曾把海鲜藏在食盒,偷偷给仁宗吃,并对刘娥说:"皇后何苦这样虐待我儿子!"

宋仁宗赖床不上朝,刘娥非常生气,派宦官到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的"政事堂"传旨:因为官家年小,起晚了,为不耽误百官上朝,以后每天只来我这里"休语断会",研究决定政事。

那么以后仁宗就不再听政,而只由太后一人独断朝纲吗?

这天恰好首相丁谓请了病假,没有上班,中书门下只有另一位宰相冯拯办公。对于如此大事,冯拯不敢一人答应,回奏刘娥:"请等丁谓上班商议。"

丁谓病好上班,冯拯将刘娥的话传达给了丁谓。

丁谓立即进见刘娥,回奏说:"臣等只知道今上传接国宝,受先皇遗命即位,若把处理国政这样的大事移到别处,则社稷之理不顺,臣不敢遵命。"

刘娥没有想到,丁谓与自己本属同一政治团体,却在此时如此直接地反对自己,一时无言。丁谓见刘娥没有坚持独自听政,转身离去。

回到政事堂,丁谓责怪冯拯等同僚:"此一事,诸君当时就应当拒绝,何必非得等我上班才说,足见诸君只是顾念、珍惜自己的利益!"过了一会,丁谓去厕所,冯拯借机对参知政事鲁宗道说:"这人想自己作周公,却让吾辈作王莽、董卓,真是真正的一把手的居心啊!"

但无论如何,丁谓保护年幼的宋仁宗渡过了又一次凶险;而丁谓自己,却因此事在提议立杨淑妃为"太妃"之后,更加违背了刘娥的心意,进一步增加了刘娥对他的恶感,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了又一次伏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