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乾隆帝攻灭准噶尔汗国、收复西域。至此,大清帝国达到鼎盛,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后,清朝向西方列强割让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清朝灭亡之时,西藏已经被英国渗透、外蒙古已经被俄国控制,两地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给民国政府造成巨大麻烦。不过,即使加上这两地,清朝损失的领土也只占总面积三分之一左右。

1407年,永乐大帝消灭越南胡朝、重新将交趾故地收归版图,并设立交趾布政司进行管辖。以此为标志,大明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不过,二十多年后明朝就不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了,开始变得保守内敛。等到崇祯皇帝自杀殉国时,明朝实际上仅仅控制汉地十八省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资料图)

明朝损失的领土比清朝还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从头说起。

一、北平行都司

北平行都司原名大宁都司,治所在大宁卫,管辖燕山以北、西辽河以南大片土地,是明军北伐的桥头堡,位置极其重要。1399年,为获得精锐骑兵去"靖难",朱棣将大宁等卫辖地赠给兀良哈三卫的蒙古人,整个北平行都司只剩下开平等位于最前线的卫所。明宣宗即位后,明朝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开平等前线卫所失去存在的意义。加上与本土之间有兀良哈三卫阻隔,明宣宗选择把开平卫内迁、放弃整个北平行都司。

二、山西行都司

山西行都司管辖晋北大同盆地和河套地区,治所在大同府,和北平行都司一起构成大明北方的屏障。河套地区宜农宜牧,历来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反复拉锯的场所。不过,宋朝以后,由于土地荒漠化,中原王朝往这里转运粮饷非常艰辛。因为这个原因,永乐元年便撤销河套地区的东胜卫。东胜卫是河套的门户,它一撤销,同样孤悬在外的云川等卫所也被迫跟着一起放弃。朝廷依托长城、在大同重新部署重兵。

三、关西七卫

关西七卫分布在今天新疆东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以哈密卫为门户与核心,因在嘉峪关外而被合称。明初,邓愈统兵西征,一直打到新疆东部。为安置投降的蒙古贵族和牧民,特意设立哈密等七个卫所作为甘肃的缓冲。嘉靖年间,吐鲁番汗国东侵,哈密卫损失惨重、无法立足。明军无力反击、被迫把七卫百姓迁徙到嘉峪关内安置。此后,七卫土地全部被吐鲁番汗国占领。

四、乌斯藏、朵甘都司

乌斯藏、朵甘两个都司辖区包含青藏高原大部分地方。元朝时期,这里归宣政院管辖。明朝建立后,当地土官主动上交元朝印信。洪武帝用乌斯藏、朵甘两个都司取代宣政院进行管辖。为笼络他们,还册封了五个大法王。嘉靖中期,占据河套的蒙古俺答汗部出兵青海,并成功立足,是为青海土默特部。青海土默特部的存在,实际上阻隔了乌斯藏、朵甘与明朝的联系。1637年,蒙古和硕特部占领整个青海。五年后,和硕特人占领整个西藏、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和硕特汗国。至此,乌斯藏、朵甘两个都司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五、云南布政司下属的"三宣六慰"

云南布政司分为云南本土与中南半岛上的宣抚司、宣慰使司两部分。云南本土是中央直辖、流官统治,中南半岛部分继承自元朝、由土司掌握、中央进行羁縻统治。1441年,麓川土司思任法叛乱。历时八年,明朝才将之镇压下去。此后,朝廷忙于北方、无暇西顾。乘此机会,缅甸东吁王朝和泰国素可泰王朝北上对三宣六慰进行蚕食。等到明朝末年,三宣六慰基本沦丧,云南布政司管辖范围已经与今天没有大的区别。

六、奴儿干都司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唐、辽、金一直对此进行管辖。元朝统一后,在此设立辽阳行省。明朝攻占辽东后,设立了辽东与奴儿干两个都司。辽东以外的土地归奴儿干都司管辖,下属诸卫所指挥使由当地贵族充当。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巩固了明朝在东北的统治。明朝末年,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羽翼丰满、起兵造反。在攻占辽东、消灭海西女真后,努尔哈赤实际上断绝了明朝中央与东北诸卫所的联系,东北不复存在于明朝版图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