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国六公爵: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资料图片)

魏国公徐达--善终:

徐达,为明代开国第一功臣,战功卓著,官至中书右丞相,爵魏国公,死后追赠中山王。

1353年,朱元璋回乡募兵,自建势力,这时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朱元璋发现徐达这人的才能远超常人,故而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1355年,采石矶、太平府之战,徐达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擒元将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一战成名。次年,徐达率军破蛮子海牙水师,克集庆(南京),为朱元璋打下了一个可以立足的根据地,也为后来朱元璋在南方建国打下根基。

1365年,徐达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1368年,徐达统兵北伐,会同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攻元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句有名的口号就是徐达北伐提出的。同年八月二日,徐达克元都大都,灭元朝。

元朝灭亡后,蒙古残军仍然在全国各地负隅顽抗,其中元朝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坐守山西太原,成为刚刚建国的明朝的最大劲敌。不久,为解决这一心腹大患,朱元璋就命徐达率兵征讨,徐达不出数月,就将其平定,王保保被赶回上都。之后数年,徐达四处南征北战,替朱元璋扫平中原境内的元朝余孽。

1370年,徐达以功封魏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此后直至病逝,徐达多数时间都在北平镇守,或是防御蒙古的袭扰,或是率兵攻入北元境内。1384年,徐达后背长疽,起初还没什么大碍,可随着时间的逝去,加之徐达太过操劳,次年徐达的病情加重,不久即病逝。

徐达病逝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将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曾祖、祖、父),并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韩国公李善长--赐死:

李善长,他在明朝开国功臣中的地位与西汉开国功臣丞相萧何相当,为朱元璋是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官至中书左丞相,爵韩国公。

1353年,朱元璋南下滁州途中,李善长前往投靠,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在当地颇有名望,且在交谈的过程中,也觉得他智慧过人,朱元璋正愁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所以就对他以礼相待,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李善长这人也的确是有真本事,有勇有谋。朱元璋在驻守和阳时,亲自率军前去进攻鸡笼山寨,只留了少量兵力给李善长,让他留守和阳。这时,元军将领得知消息后就前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见元军来袭,临危不乱,设下埋伏,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来偷袭的元军。

此后,朱元璋南征北战时,后方之事起草文书、征运粮草、招贤纳士、发放兵饷、征收赋税等等,皆交由李善长作主,且李善长做的也都很好,将吏顺从,居民安然,前线破竹,势力渐富。可以这么说,朱元璋能在实力不如张士城、陈友谅的情况下,一一将其击败,并最后开国,这绝对是离不开李善长的功绩的。

1370年,朱元璋在灭亡元朝后,在南京大封群臣,此时朱元璋就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封李善长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位极人臣后,李善长的毛病也开始显露出来,他外表看起来宽厚温和,可是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谁敢不听他,他就整谁,比如当时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李善长的权威,李善长就马上将其罪上奏朱元璋,黜免了他们两人。

李善长此举,让朱元璋是极度反感,朱元璋本就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人,他岂能容忍李善长这般凌驾于他头上的这般举动,因此对他是越来越看不顺眼。好在,李善长还算是识时务,见朱元璋对他越来越反感,就索性在1371年以生病为由辞官归隐,这才逃过一劫。

然而,李善长最终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1390年,李善长不懂明哲保身,多次向朱元璋请求赦免被牵连进胡惟庸案的亲戚丁斌等人,继而惹怒朱元璋,之后丁斌又反咬李善长一口,说他有谋反之实。最终,朱元璋以李善长知情不报为由,下令将其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郑国公常茂--善终:

常茂,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战功,之所以能与徐达、李善长等功劳卓著的元勋并列,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父亲,那就是常遇春,故而才有了郑国公这么一个显赫的爵位。

卫国公邓愈--善终:

邓愈,他成名很早,16岁就拥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抗元部队,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官至右柱国,爵卫国公。

1355年,邓愈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他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一个带着部队投靠朱元璋的,故而他在朱元璋阵营中地位颇高。同年,邓愈就和常遇春一起,领兵自巢湖南下,先后克牛渚矶、太平府、溧阳、溧水、句容、芜湖等地。1357年,湖南"苗帅"杨完者率兵十万来进攻徽州,当时邓愈身边只有少数士兵,可邓愈临危不乱大开徽州城西门,布下疑兵之计。苗军见状,惧怕其会有埋伏,不敢入城。胡大海得到消息后,昼夜兼程赶回,与邓愈里应外合,协力拼杀,苗军大败而逃。

1370年,邓愈同徐达远征甘肃,斩首2000级,俘获王爷公爵以下百余人,士兵8万多人,骆驼、马匹、辎重不计其数,深入甘肃西北数千里,河州以西皆归明朝。

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回师途中骤然离世。朱元璋闻讯大哭,缀朝三日,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其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

开国六公爵,四人善终,二人被朱元璋赐死,从这个比例来看,朱元璋也不算是残暴,并未对功臣赶尽杀绝。

常遇春,朱元璋的得力猛将,勇猛善战。采石矶之战,面对元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勇猛无敌,身先士卒,乘一小船冒着箭雨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助朱元璋败元军。1360年,池州一战,常遇春率精兵万人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

本来若是常遇春能活到朱元璋大封群臣时,他的地位绝对不亚于徐达、李善长,然而常遇春却是福气太薄,1369年在朱元璋大封群臣的前一年,常遇春在北伐中原的路上,暴卒于军中,年近40岁。他死后,朱元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常遇春死后,其长子常茂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或许是缺乏父亲的管教,常茂这人颇为骄横跋扈,在军营多不服管教,此后朱元璋虽剥夺他一切职务,只留爵位,发配至龙州。就这样,常茂一直在龙州居住,直至1391年因病去世。

曹国公李文忠--善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他的母亲曹国长公主是朱元璋的亲姐姐。因其与朱元璋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所以李文忠深得朱元璋的信赖,19岁就以舍人的身份执掌朱元璋的亲军,之后更是时常以监军的身份遂将出征。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1370年,李文忠与徐达分道北伐,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克应昌,元昭宗北逃,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

同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李文忠封曹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年俸三千石,爵位世袭罔替。1379年,朱元璋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事务,兼主管国子监(最高学府)事务,位极人臣,显赫一时。

1384年,李文忠病逝,太祖亲自写文致祭,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功臣庙,位列第三。

宋国公冯胜--赐死:

冯胜,"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在明朝开国元勋中,他的地位颇高,位居第三,仅次于徐达、李善长,官至右柱国,爵宋国公。

元末,朱元璋攻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郢国公冯国用一同归附,受到重用。1359年,冯国用去世后,冯胜代兄任亲军都指挥使,典掌朱元璋亲军。1369年,冯胜率军渡过黄河,不出数月,即克庆阳,收陕西全境。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不能克敌,唯独冯胜斩获甚众。1387年,冯胜率军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辽东地区残余势力,同年因功封宋国公。

朱标死后,冯胜因与女婿朱橚(朱元璋子)过往甚密,且多次暗地往来,渐被朱元璋猜忌。朱元璋害怕他死后,冯胜会连同自己的儿子朱橚造皇太孙朱允炆的反,故而在1395年,下诏赐冯胜死罪,永绝后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