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崇文抑武",武将在当时的政权下受到了长期的压制。文官们向来看不起武将,认为他们都是莽夫。武将们在朝堂上基本没有话语权,被文官排挤已经是常事,而宋仁宗时期的名将狄青的遭遇更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事例。

狄青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为宋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宋仁宗更是十分赏识他,但狄青也是因此引得了众文臣的嫉妒,文臣们一开始是排挤,最后竟然变成了的除之后快。


(资料图)

狄青出生于汾州西河县,家境贫寒。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他的兄长和乡里的邻居发生口角打了起来,衙役赶到后想将两人都抓走。但狄青认为兄长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便代替兄长受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狄青在征战过程中,十分英勇,受过的伤数不胜数,但是他依旧坚持做冲锋陷阵第一人。他攻陷了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岁香、毛奴、尚罗等部落,更是建立了招安、丰林等城堡遏制了敌军的要害之地。那些西夏军每次看到是狄青领军时,总会溃不成军。

狄青的名气渐渐传播了出去,在尹洙任经略判官的时候,他曾去拜访过。尹洙认为他是可塑之才,便为他引荐了韩琦、范仲淹。两人与狄青几番相处后,范仲淹对他十分赏识,甚至亲自教他研读《左氏春秋》。

狄青出身寒门,家里是请不起夫子的,因此范仲淹愿意亲自教他读书,他自是感恩万分,非常刻苦。且不说身为一名将领熟读古往今来发生的各大战事,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兵法是正确之举。就是在当时"崇文"的背景下,会文的将军显然要比只会武的将军更容易受到赏识。

狄青学习了各种兵法后,更是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渐渐闯荡出了威名,引起了宋仁宗的注意。等到西夏李元昊被狄青降服后,宋仁宗更是连升了他几个官职,可见宋仁宗对他非常赏识。

等到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发起了叛乱,接连攻下了好几个州,并且包围了广州城。身为安抚使的杨畋被任命负责平定叛乱,但很久都没有成绩。于是又命孙沔、余靖为安抚使,率官讨伐,但是宋仁宗依旧放心不下。

这个时候,狄青主动请求出战。宋仁宗对他的勇气十分赞赏,当即就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平定广南叛乱,甚至还为他设宴送行。在狄青赶往战场的时候,当时守城的将领基本上不是重伤就是身亡,士兵们颓废不振。

狄青便先下令让众将士不得擅动,听他指挥。但是广西钤辖陈曙因为不服狄青,便擅自率领士兵攻打叛军,结果惨败。狄青赶到后得知这一情况,非常生气,将陈曙以及不听指挥的将士们全部斩首示众,整个军队都被震慑了。

狄青这一行为虽然看起来冷酷无情,但却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原本手下的将士就因为接连的失败而打不起精神,若是让他们得知陈曙带着其他将士们违背军令却没有受到惩戒,那么军心就会更加涣散。因此狄青才做出了这个残酷的决定。

狄青让军队休整几天,敌军的侦察兵以为宋军不会很快就发起进攻,便松懈下来。结果狄青带着士兵们发起了突袭,敌军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有大将军坐镇,便奋力反击。孙沔等人吓得脸色都白了,狄青却依旧面不改色的指挥众人,最终成功打败了敌军,平定了叛乱。

经过这一役,宋仁宗对狄青越发的看重。先是将他升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等到他回京后,宋仁宗为了嘉奖他,就想把他任命为枢密使。这样一来,大多数文臣不乐意了,纷纷上书极力反对,就连之前在战事上支持过他的宰相庞籍也持反对意见,宋仁宗只好暂时作罢。

过了一段时间,有言官提起此事,认为应该提拔狄青。宋仁宗虽然知道此事牵扯到了两派的斗争,但是他是真的赏识狄青,于是依旧将狄青任命为枢密使。庞籍等大臣见宋仁宗态度坚决,也不好再次反对。只是,狄青的政治生涯却因此变得更加艰难起来。

其实,早在狄青任职枢密使之前就已经受到了一些排挤。在庆历三年的时候,一些文臣就制造了张亢、滕宗亮等边臣"私用公使钱"的案件意图将狄青牵连进去,所幸有尹洙等人为他辩护,才免于这次的无妄之灾。

这一次狄青出任枢密使,更是打了这些文官们的脸。要知道枢密使这个位置基本是与宰相平起平坐,共同负责军国要事的,一般都是由文官担任。狄青身为一介武将却成为了枢密使,这无疑触犯了文官们的利益,而他也被卷入了武将与文官之间的争斗之中。

狄青自然也察觉到了文官们对自己的敌意,于是他在朝堂上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有在讨论军事的时候才会活跃。但即便如此,文臣们依旧对他虎视眈眈,在朝堂上与他针锋相对,给他和他的下属们起"赤枢"(赤佬的意思)之类的外号已经是小儿科了,因为更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

狄青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好友会因为被自己牵连而失了性命。那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狄青正与自己多年未见的好友焦用在愉快地畅饮,就在这时真定路总管韩琦突然带兵来到了狄青的府上,抓走了焦用。

即便如此,在宋朝初期,武将依旧常有越轨的行为:曾经有武将闯进文臣的家中,以索酒的名义进行敲诈。武将在文臣面前如此肆无忌惮和漠视皇权的行为彻底惹恼了统治者,统治者在采取各种政策削弱武将在朝堂上的地位与权力的同时,极力抬高文臣们的地位,开始推行"崇文抑武"的风气。到了宋真宗时期,甚至连战场上的指挥权都给了文臣。

正是因为宋初时期对武将们不断的打压,武将们渐渐在朝堂上没有了话语权,变成了循规蹈矩的群体,精神方面更是呈现出了颓废的趋势,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减弱。反观文臣这边,则是扬眉吐气,对武将们报以蔑视的态度,认为武将们不堪大用,在朝堂上动不动就出言讥讽。

狄青身处在这样"抑武"的社会背景中,日子自然不会好过,最终宋仁宗迫于文臣们施加的压力,免去了他的枢密使之职。而他也在终日担心会再被文臣陷害的日子里郁郁而终。

原来这次焦用是押解犯人的途中路过,顺便来拜访狄青。而根据宋法规定,押解犯人的过程中是不得饮酒的。狄青忍不住开口为焦用求情,结果韩琦只是冷笑一声,就将焦用当场斩杀。

狄青在此时才猛然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因为一件小事得罪过韩琦,想必自那以后自己就一直被韩琦的人盯着,等着自己犯错,却没有想到牵连了自己的好友。狄青陷入了茫然之中,他实在不明白自己只不过想报效国家而已,为什么这些文臣要处处与他作对?甚至到了想将自己置于死地的地步。

这就要从唐代后期开始说起了,当时藩镇割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将军称雄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本身就是兵变上台的赵宋王朝,对于手握军事大权的武将们十分忌惮,而且北宋建国初期也发生了不少节度使起兵反叛的事件,所以宋太祖就迫不及待地通过"杯酒释军权"、"后苑之宴"等一系列的举措从武将手中削夺兵权,想将皇权把控在天子的手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