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何明朝的太监权势熏天,清朝的太监只能做奴才?
相信许多人心中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明朝的太监能够权势滔天,掌管着司礼监等二十四衙门,公然和朝臣对抗,先后出现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几位遗臭万年的大宦官;而清朝的太监制度几乎完全延续了明朝的内务府,却没有像明朝那样厉害,而是只能做奴才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看看明清的太监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明朝。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天下之后,按照他的规划布局,天下形成了“皇帝坐中央,王爷守四方”的格局。当时明朝的宗室王爷都各自拥有军事力量,而中央朝廷也同样有官僚集团来和他们互相制衡。但是自从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原本的格局被打破。朱棣把宗室的力量完全收回,让王爷们全都“赋闲”,结果造成了官僚集团一家独大的情况。
这个时候作为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明朝的太监就闪亮登场了。首先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而且基本出不去皇宫,容易控制;其次太监没有小兄弟,不必担心“后患”。所以明朝的太监得到了皇帝的扶持之后,迅崛起成为一股势力,来和庞大的官僚集团抗衡,后来还先后出了那么多的大宦官。
那么到了清朝,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小编觉得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政治制度上来分析。清朝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和从前的历朝历代都没什么区别,仍然是个封建的大一统王朝。但是清朝实际上仍然和他们在山海关外,还叫做“后金”时的制度一样,是一个以满人集团的利益为核心的“酋长国”。
清朝皇帝的权力要依靠这些满人,所以满人集团的利益,也就是皇帝自己的利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自然就不用再扶持出一个什么势力来和自己抗衡了。那么服侍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宦官,也只能做一些伺候人的杂活,再不能做其他的任何事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太监集团归根结底,还是由皇帝扶持起来的一股势力,用来巩固自己的皇权。但是明朝的皇帝很多都“不怎么靠谱”,所以才造成了宦官“一家独大”的情况。
(本文内容全部原创,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