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响应全国大学生“返家乡”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蜜源探秘”实践队于2月9日走进闽东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文化兴乡村,同心跟党走”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广大青年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家乡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 1成员们抵达闽东革命纪念馆

一、闽东革命历史调研

闽东革命纪念馆是宁德市最大的闽东红军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月9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开启了一段红色文化之旅。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闽东红军的革命历史,追寻革命先辈们的足迹,感受他们的爱国事迹与崇高精神。

纪念馆的前两部分展区,队员们了解到闽东革命先辈们在列强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以及统治者腐败无能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耻辱。经过艰难探索,他们最终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展厅内,众多革命先辈的名字与照片映入眼帘,如“王灿登”“胡应升”等,他们用自己的血肉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其付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民牢记心中。其中,“无名英雄蔡威”的雕像尤为引人注目,他破译了大量敌军秘密情报,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图 2成员们观察闽东沿海抗日游击战争

二、闽东苏区革命斗争调研

随后,实践队队员来到了纪念馆的第三部分区域,这里重点展示了闽东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文物,队员们了解到,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东地区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发表,标志着闽东地区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正式形成。闽东红军被改编为福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随后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奔赴抗日前线。

在第四部分展区,队员们看到了众多与闽东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相关的历史展览品和图片资料。这些展品生动再现了闽东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在日军的频繁“扫荡”和“清乡”下,闽东抗日游击队伍在沿海地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了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他们不仅与日军、伪军进行了顽强斗争,还与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展现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资料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闽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和英勇事迹。

总结】

在2月9日的红色文化调研之旅中,福州大学“蜜源探秘”实践队深入闽东革命纪念馆,围绕闽东革命历史、闽东苏区革命斗争以及闽东解放历程等关键问题展开调研。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闽东革命纪念馆的建设情况,还关注了闽东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实地参观和资料研究,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他们的爱国事迹与崇高精神。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尽管闽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传承与推广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为此,实践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队员们利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教育和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总结会上汇报了调研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