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矫阳)记者26日从中国铁建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结题,标志着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铁运营里程已达8013公里,车站建成数量突破5000座,其中,地下区间长度、地下车站数量占比预计超过90%。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城市地下空间,如何实现地下空间故障及灾害精准预测和提前预警,依然是世界级难题。

由中国铁建铁四院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地铁等15家单位共同进行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围绕“感知、决策、管控”3个方面,研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的技术—装备—系统—平台—机制—标准,并进行3类集成性工程应用示范,可实现6种灾害情境20种事件的风险测度、实时监测、智能巡检、综合评估、超前预警、实时告警、科学决策和应急调度,缓解了地下空间灾害“不可知、不可见、不可预测”困局,解决了灾害“难发现、易扩大、难防控”的痛点。

课题组研发了6种实时监测设备、4种巡检机器人、多个智能诊断平台,可自动识别9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营病害,实现覆盖土建本体、设备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病害风险健康预测。系统多维判断设备故障预警精度大于或等于90%,变形、入侵识别精度大于或等于90%,全息感知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填补了地下重大灾害感知和防控的空白,补齐了轨道交通防灾体系短板。

目前,成果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重庆地下综合管廊、南京地铁S7号线等项目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动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三融五跨”共享,助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监测技术整体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