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簪花仕女图》,带来了对唐代文明的无尽遐想;一群曼妙如花的女子,在“诗舞乐”合一的氛围中,彰显了唐代女性仪态万方的气度。以《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背景的舞蹈《簪花仕女》去年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的舞台上一舞成名,出圈走红。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将于4月25日至28日在沈阳举行,舞蹈《簪花仕女》入围终评,目前正在全力备战。昨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相关主创了解排练情况,“大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上斗志昂扬,我们全力冲刺,很有信心!”


(资料图)

不断打磨调整

“并非画作模仿力求展现大唐文化繁荣”

距离“荷花奖”终评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舞蹈《簪花仕女》编导张杏再次从北京赶到沈阳,曾无数次这样往返两地的她对此次评奖还是胸有成竹,“从参加《诗画中国》之后,我们就一直不断地调整打磨,我希望舞蹈能很准确地呈现唐代的文化繁荣,展现其背后的文化气象。”张杏告诉记者,为了让演员准确地带入人物情景,她要求演员们欣赏唐代的绘画、雕塑,阅读相关诗歌等书籍,“我们的舞蹈并非简单地对绘画中人物动作的模仿,我希望她们能更好地诠释画作中唐代仕女独具特色的姿态与风韵。”

张杏表示,舞蹈《簪花仕女》脱胎于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国宝《簪花仕女图》,可以说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相结合,通过中国汉唐古典舞的舞蹈语言,演绎唐代女性“静气、雅气、大气、贵气”精神风貌,无论从艺术性还是观赏性都是绝佳的,“所以我对这次荷花奖很有信心。”

全体高强度排练

“有人带伤坚持有人推迟婚期”

去过《簪花仕女》排练厅的人,都会被墙上贴满的与《簪花仕女图》以及唐代绘画、雕塑的相关图片所吸引,就是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让15位年轻的舞蹈演员干劲十足。据悉,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带领下,沈阳演艺集团从2022年3月开始创排,7月邀请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张杏担当舞蹈编导,对舞蹈进行修改提升,一年多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对演员进行汉唐舞基训和创排,几乎没有间断地以“荷花奖”为目标不断排练打磨。沈阳歌舞团副团长滕洪江告诉记者,表演团队全体高强度排练,“几乎全天不休息,为了精益求精,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有些演员出现伤病,更有演员为了这次评奖推迟了婚期。大家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上斗志昂扬,全力冲刺‘荷花奖’。”张杏也对这群年轻的姑娘赞赏不已,“可以说,她们克服一切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中,挑战自我化身‘画中人’,我真的很欣慰。”

《簪花仕女》以舞释美

“让观众领略中华艺术高峰的魅力”

据悉,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将于4月25日至28日在沈阳举行,此次众多优秀的舞蹈作品集结沈阳,可谓强者如云。今年辽宁共有7部作品入围,舞蹈《簪花仕女》是其中之一。

舞蹈《簪花仕女》去年11月20日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掀起了大众对唐代文化、历史文物以及舞蹈艺术的关注与热爱,张杏表示《簪花仕女图》是辽博的镇馆之宝,这样的文化瑰宝赋予作品不一样的艺术内涵,“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将‘蝴蝶识香’‘金簪插花’引入编排,让文物在艺术创作中舞动起来,以舞释美,形成古今跨时空的对话,接续传承文化的精髓,舞蹈《簪花仕女》可以说跳‘活’了尘封于历史中的灿烂文化,用生动浪漫的方式传递跨越时间长河、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绝美的舞蹈让观众感受到中华艺术高峰的魅力,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苏颖表示,舞蹈《簪花仕女》以文化探源的深思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进而从中探寻民族的根脉和精神,“辽宁省一直都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文物大省。所以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苏颖介绍:“在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旅局的领导下,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辽宁地方文化特色,联合辽宁省博物馆群策群力大胆尝试,把《簪花仕女图》这样一幅历史悠久的名画搬到舞台上来,将静态画转化为动态舞蹈,在唯美、生动的舞姿之间,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展现使命和担当的具体行动,也是专业文艺院团讲好辽宁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作品。”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宁

编辑 李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