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陈峰(西北大学宋辽金研究院暨历史学院教授)
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在八位核心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七年终于完成,近期由岳麓书社付梓问世。该著全书七卷,共300多万字,是中国史领域的最新力作之一,更是中国兵学史、中国军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正如主编在总序中所表达的,本书旨在“梳理中国古代兵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中国古代兵学的主要成就,揭示中国古代兵学的基本特征,阐释中国古代兵学的文化价值”。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兵学史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兵学通史》 黄朴民 主编 岳麓书社
朴民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故深知他长期从事《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史的研究,已拥有非常深厚的学术积淀。这部皇皇七卷本的《中国兵学通史》,是他在中国兵学通史上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具有对现阶段整个中国兵学通史研究加以总结的意义。
众所周知,从古及今,无论在政权建设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军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进行考察、研究,进而理论化、抽象化的提升,就是兵学。兵学的具体内容随着军事环境、战争方式等变化而不断变化,就是兵学史。我非常认同朴民教授对兵学史和军事史的基本理解,兵学思想无疑是整个军事史的灵魂与核心,兵学思想研究是主干与重心,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军事文化现象的精神浓缩和哲学升华,是具体军事问题的高度抽象,也是军事发展规律的普遍揭示。所以,兵学思想研究正是军事史研究的重点。事实上,他的这一基本思想对这套中国兵学通史的撰写具有指导意义,并贯穿于全书之中,这是符合军事史和兵学史的基本关系,也是实事求是的。
《中国兵学通史》七卷分别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清卷和近代卷,涵盖了整个中国古典时期以及近代兵学发展的历程。如何把握中国兵学如此之长的发展演变,非常考验主编对中国兵学史的熟稔程度与敏锐的判断力。好在朴民对中国兵学史发展的历程有清晰的认识,中国兵学史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继续充实提高,两宋以迄明清时期再度丰富发展,晚清才逐渐开始让位于近代军事学。我认为本书的分期基本上能够区分各个时代兵学的主题,因此也就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兵学特点,从而使得论述符合兵学史发展的实际状况。
如何研究中国兵学史?中国兵学史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认为在这部书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本书为中国兵学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中国兵学通史》的研究,将中国兵学史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不同时代的基本内涵、演变轨迹、主要特征、表现形式、重要地位与文化影响等加以全景式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同时,对影响与制约中国历史上兵学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武器技术装备、军队体制编制、作战样式与战法、军种兵种构成与变化、军事训练与军事法规等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剖析。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又有重点。《中国兵学通史》重点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代表性兵学著作、诸子论兵之作、重大战争中所反映的兵学基本原则、四部典籍所蕴含的兵学思想要义及其对中国兵学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我认为这样的提法是很有见地的,唯其如此厚重的研究,才能够真正多维度展现中国兵学的丰富性,也才能揭示中国兵学史的内在发展规律。
总体而言,七卷本《中国兵学通史》是在继承已有中国兵学史、中国军事史及中国战争史著作的基础上,通过体例的创新、内容的丰富、论述的周详,而完成的一部通贯性的专精之作。当然,这套书如果有一些必要的阵图、地图的增入,将会更加完善。瑕不掩瑜,我相信这套书的出版,无疑将使中国兵学史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亦会促进中国兵学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