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

4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公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

M2同比增长12.4%,较去年同期高1.9%;

M1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高0.2%;

M0同比增长10.7%。

社融规模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M1M2剪刀差加大,CPI持续下行。

尽管CPI连续两个季度持续下行才会被认定为通货紧缩。但数据一出,市场中“通缩”情绪快速加剧。

尽管很快有多家研究机构、市场机构专家学者公开否定已步入“通缩”通道,但就作为平滑社会风险的保险业而言,如何做好“通缩”环境下的应对,则是必备的功课之一。

毕竟,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场重感冒,通货紧缩就是癌症。因为,通货紧缩往往被视为经济萧条的前兆。

就保险业而言,实质影响或许更多。

仍以预定利率下调至3%来说,此前已有反复论证,除保险产品的收益下行外,保险产品会变得更贵。

而一旦通缩变成既定事实,则消费者会普遍认为包括猪肉、保险在内的所有产品的物价都会比现在更便宜,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就会选择推迟消费,而推迟消费的结果,自然是当下的需求越来越不足。

反映到保险产品上则是,尽管保障型产品的价格从设计之初就已提升,但当所有的消费者都预期其价格应该会越来越低时,投保数量就会整体减少,进而整个产品体系的精算假设出现偏差,最终则可能是公司主体的整体性经营亏损。

就我国而言,近三十年来大致有过三次较为明显的通缩,分别是1998年、2002年和2009年。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应该说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但前提是,彼时以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经济体或个体,整体处于信心高涨的巅峰期。

此一时彼一时。在当下全面恢复信心的大背景下,保险业要想顺利渡过这一“癌症期”的压力显然更大。

当然,很多时候困难亦是双向的。

在价格下行的预期环境下,可以分别从产寿两个维度来看。

就寿险的保障型产品而言,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网红产品则颇具借鉴意义。

从百万医疗到普惠保,保险产品本身的价格不断刷新社会公众的认知,尽管此后此类产品广被诟病保障不足等等,但其却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消费意识并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消费行为。

就产险的商业车险而言,5月起,北京等多地已启动新一轮的费改,浮动系数下调至0.5,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典型的场景下,保险公司在4月份营销过程中,已有消费者反馈因看到相关新闻报道,且自己持续未出险,故,投保时间会延迟至5月。

就普通家用轿车而言,从0.65降至0.5,车险的价格实质优惠的幅度或许不过百元,但消费者却选择了更低价。

换言之,除交强险外,商业车险更是典型的价格敏感性产品,当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持续下行时,商业车险0.5的地板价或许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商业车险“脱保”的车主数量或许会越来越多。

反观全球成熟市场,监管维度商业车险几乎不会设限,各家公司只能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定价能力等来压降成本,让利消费者。

全球走得通的路,在我国亦有可能走得通。而通缩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毕竟,让市场死掉不如让市场回归市场。

如上,仅仅限于有限的认知,保险业应对通缩要做的远不止于产品端,持续通缩背景下,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逻辑或许都要重塑。未雨绸缪,不得不行。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不是星标的订阅号

大概率就不会收到推送

为了大家能第一时间收到保契的消息

请大家给公众号设一个星标

设置星标的操作只要下面的两步就能设置好了!

BaoQi

投稿邮箱

baoxianqiyue001@163.com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