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欣浩翔公司养殖场航拍图。(资料图片)
欣浩翔公司望疃过渡牛场牛正在吃秸秆。(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网上直播销售熟牛肉。(资料图片)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气做好 “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利辛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加快肉牛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秸秆变肉”工程缘何在利辛起步?利辛的“秸秆变肉”工程有哪些探索和经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利辛县进行了蹲点调研。
“牛”上破题
——从粗放养殖到全链升级
8月中旬,位于利辛县望疃镇的欣浩翔养殖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地上,工人们汗流浃背,抢抓建设进度;牛舍里,牛儿膘肥体壮,铆足了劲儿育肥。企业技术负责人孔振芳介绍,“这是我们规划的万头养牛场之一,目前已经建好了8个牛棚,投产了6个牛棚,正在育肥3000多只肉牛,年底存栏量将达到万头。”
欣浩翔的景象正是眼下利辛“牛市”的缩影。早在今年7月8日,“秸秆变肉”工程暨利辛县10万头肉牛养殖现场推进会在望疃镇召开,当天启动实施的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43亿元,养殖肉牛规模达10万头。
“秸秆变肉”工程缘何会从利辛起步?
其实,利辛的“牛缘”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利辛便与涡阳、蒙城共同组成了皖北“黄牛金三角”。“当时全县养牛规模很大,差不多户均一头牛,那时候的利辛人,很多人都有睡过牛棚的记忆。”利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华说。
那时养牛主要是役用牛,以农户家庭养殖为主。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土地规模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一家一户养牛逐年减少,利辛养牛进入了规模养殖阶段。“所谓规模养殖其实规模并不大,主要以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方式粗放。”
时间来到2023年,经过利辛县委、政府一班人的反复调研,发展的目光再次回到了“牛”上。今年4月份,利辛县响应安徽省委“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新要求,提出“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双30”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力争3至5年,实现粮食产量30亿斤、肉牛出栏30万头,建设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利辛养牛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养好牛”也成为利辛县的“一号工程”。
“相对于以前的养殖模式,全产业链是新的发展理念。今年以来,我们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进行了全方位的谋划布局,对产业链进行全面提升、补充和完善。”利辛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林兵说。
利辛为什么会提出“养好牛”?“得天独厚的土地与秸秆资源优势,加上历来的养牛传统和养牛基础为‘养好牛’提供了先决条件。”在利辛县牛办主任张晔看来,作为农业大县,利辛县拥有210万亩耕地,据测算可以养活70万头牛。
对传统肉牛产业全面升级,利辛县率先制定“牛规划”,出台“牛政策”,成立“牛专班”,瞄准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在“一头牛”的新赛道上加速前进。
“举全县之力,县委书记直接抓。”利辛县成立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同时选派6名科级干部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全力协调解决养牛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
为做好“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县委县政府多次前往肉牛大省吉林省取经。今年5月,利辛县印发了“牛十条”,即《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全方位支持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强种源,扩规模,深加工,创品牌……支持政策覆盖了产业链各个环节。力争到2027年,年出栏肉牛30万头,形成集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及供应链、有机肥生产、生物饲料研发生产等肉牛全产业链。
量上扩大
——力争三五年从5万头增加到30万头
如何实现“双30”目标?首先是做大规模!
30万头肉牛如何布局?利辛的思路是科学布局、多元并举,黄牛小镇、大型牛场、产业园区并存,中小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
“全县现有肉牛存栏近6万头,规划300亩以上万头养牛场13个,养殖规模可达13万头,50—200亩中小规模养牛场计划养殖6万头,另外6万头牛通过养殖小区及养殖户,实现‘藏牛于民’。”张晔说。
紧接着,利辛则着重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备足“牛用地”。通过实施“三区三线”划定,预留设施农用地12374亩,确保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保障;二是出台“牛十条”吸引“牛企业”。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肉牛养殖的《利辛县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设立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新建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每平方米奖补50元,对贷款养牛的财政给予贷款利息50%的补贴。围绕肉牛产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吸引更多“牛老板”投资。
截至今年6月份,意向投资50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肉牛养殖企业达14家。肉牛规模养殖场118家,现有肉牛存栏5.3万头,畜牧年总产值176亿元,肉牛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
在利辛调研过程中,记者感受到,“养好牛”已成为利辛当之无愧的“一号工程”,不少养殖户跃跃欲试,准备投资养殖场或扩大养殖规模。
8月17日,记者来到利辛县中疃镇海永养牛场,正值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孙海永在牛舍里忙得湿透了衣衫,但一开口,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政府支持,我准备再建个养牛场,再养1万头!”
孙海永15岁就外出务工,在江苏镇江宰牛近20年,养牛的门道儿摸得门儿清。“人家养牛不赚钱我都能赚。尤其是买牛犊子,全靠眼力,一眼能看出来它的重量,凭的就是经验。所以我买的架子牛比人家大,买的价格也更低。”孙海永说,他买回来的架子牛一般在700斤左右,养4个月就能长到1200多斤,保守算下来,一头牛纯利润3000多元。
在这之前,孙海永在吉林、山东等地都建设了肉牛养殖场,但因为当地厂房有限,养殖规模都不大,2017年10月,他回到家乡养牛,从最初的四五百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头。“今年明显感受到政府对养牛的支持。”孙海永告诉记者,他刚刚办理了贴息贷款“活体贷”,贷款970万元,他打算建设新的养牛场,扩大养殖规模。
利辛县着力打造黄牛小镇,以望疃镇、中疃镇、阚疃镇、西潘楼镇、张村镇、城北镇为重点,到2025年在全县首批打造6个黄牛养殖小镇(每镇平均养殖20000—30000头),鼓励其他乡镇积极争创黄牛养殖小镇。
阚疃镇是个传统养牛大镇,目前,全镇存栏肉牛1万多头,群众养牛经验丰富。“以前家家户户养牛,以农耕为主,现在实现了集约化,以大户规模养殖为主,养牛逐渐成为一个富民增收的产业。” 阚疃镇党委书记武龙峰介绍,一头牛的纯利润最少3000元,好的甚至达到5000元,群众养殖积极性很高。目前,阚疃镇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牛场共87家,明年计划实现存栏5万头。
为激励肉牛全产链发展,利辛县建立“赛牛”机制,将发展肉牛养殖统筹纳入到乡镇考核、镇村评比、行业创优、干部选用当中,对养牛增量、带动农户数量、贷款增量、肉牛质量等指标“赛一赛”,按照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的方式,赛出经验做法、赛出短板差距,赛出“牛书记、牛金融、牛企业、牛干部”,真正让“赛牛”机制比出压力、赛出动力、拼出潜力,助力肉牛产业强劲发展。
质上提升
——科技赋能带动“种养循环”
在欣浩翔养殖场,记者注意到,敞开式的牛舍四面通风,感受不到一丝闷热。棚顶上数十台风机不停运转,每隔几分钟喷淋出一阵水雾,冰冰凉凉的,下面的牛儿轻轻摇一摇尾巴,十分惬意。
“现在牛的生活条件可好咧,住好房、睡软床,还可以享受按摩服务。”孔振芳指了指牛床告诉记者,“我们采用的是最新的场床一体化技术,将牛的卧床和运动场合二为一,这里面都是打碎的秸秆、谷壳等,加上复合发酵菌种堆成的牛床,不仅能消除牛粪异味,最终还可以自动发酵成有机肥。所以,你看不到污水横流、粪污满地的情景,也基本闻不到异味。”他又指了指牛舍里挂着的一根根不断旋转的牛体刷,“那是按摩器,牛儿们经常排着队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能提高牛的幸福感,养出好心情。”
养殖场的中央,三个大大的不锈钢筒仓高高耸立。“这是我们规划建设的肉牛TMR中央厨房。”孔振芳介绍,3个筒仓分别装入精饲料,中间8个筒仓分别装入各类微量元素,通过PC端控制,能够自动称重、自动搅拌,生产出适合不同阶段牛所需的全日粮饲料,最后再运送到自动喂养线上。中央厨房设计日产能600吨,可为3万多头肉牛提供每日口粮。
看好国内牛肉市场,欣浩翔提出了全产业链布局,目标实现自养10万头牛、贸易20万头牛、生物饲料50万吨、收储秸秆草料100万吨、年产加工有机肥50万吨、牛肉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10万吨,致力打造百亿肉牛产业综合体。
通过科技支撑,利辛县逐步加大肉牛良种繁育、品种改良、高效饲养、秸秆青贮和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提高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效益。更加注重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先打后补”政策,指导养殖户做好落地检疫、隔离饲养,确保肉牛养殖各环节不发生重大疫病。
在欣浩翔养殖场的牛舍里,除了常见的西门塔尔牛,还有几百只黑牛。“这是我们引进的黑牛,饲养周期长,但是肉的口感更鲜嫩,品质更高,售价也是出人意料。”孔振芳说,黑牛核心部位做成高端雪花牛肉,一公斤售价可达到2630元。“通过精细分割、分级销售,一头牛‘吃干榨尽’价值高达18万元。”
在欣浩翔公司,打开“徽牛云”智慧平台,一头牛从哪里来,打了什么疫苗、吃的什么饲料、生长状态如何……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搭建了‘徽牛云’平台,为生产管理全程提供精准、及时、高效的经营数据和分析和预警报告,向产业互联网升级。通过数字化系统应用,预计每出栏1头牛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元,如果养殖1万头牛,就可节省100万元。”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亚成说。为把“徽牛云”打造成产业互联网平台,利辛县协调各方资源,对接羚羊、电信、华为等科技平台,赋能全产业链更高质量发展。
在全产业链发展中,利辛县还提出构建“种养循环体系”,大力推广农牧循环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粪污资源就近还田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肉牛产业。
利辛群众养牛,还有他们独特的“配方”。
在阚疃镇谷圩村,记者见到了龙海。“我原来做钢材生意,后来市场下滑,听亲戚朋友都说养牛不错,就跟着大家一块儿转型养牛。”龙海告诉记者,他2017年开始养牛,恰好遇上肉牛市场价格一路上涨,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从一开始的300多头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1000多头。
“牛90%都是吃秸秆等粗饲料,10%才用到精饲料。”龙海说,为了养牛,他流转了100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秋季做玉米青贮饲料养牛。养牛的牛粪可以生产有机肥,还田种粮。
“群众账算得很清楚,午季3亩地产生一吨秸秆,可以供应一头牛一年的干草饲料。一头牛一年的粪便能上3亩地。”武龙峰说,当地养牛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养殖大户普遍流转土地1000亩左右,种植小麦、玉米,收集秸秆用于养牛,牛粪还田再用作有机肥。
“现在全县从上到下,人人都知道了‘养好牛’,老百姓都在谈论‘养好牛’,这是一个真正能带动农户致富的产业,是推动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切口。”王林兵说,利辛将坚持富民强县,优先布局肉牛产业项目,让农民从肉牛养殖中获得更多收益,支持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就业容纳能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链上布局
——“秸秆变牛”还要“秸秆变肉”
望疃镇党委书记彭冬最近忙的不可开交,也有点受宠若惊:“农业乡镇,以前哪有多少机会接触那些大企业,现在可不一样了。最近很多企业布局长三角,知道利辛肉牛产业谋划后,都主动过来洽谈,养殖、加工、饲料、粪污全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来咨询、落户。”
“利辛要真正实现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必须着力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量,多养牛;二是质,养好牛;三是效,就是全产业链发展,养出高附加值。”说到高附加值,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深有感触。
除了养牛,纺织是利辛的另一大产业。作为纺织大县,利辛县有纺织企业400多家,但是去年产值仅仅69个亿。“为什么?就因为没有打通印染环节,做的都是附加值低的前端,而高附加值的后端只能拱手相让。今年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产业发展,利辛县获得印染行业准入资格,将全面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张吉明万分感慨,“如果只养牛,不做肉,不打通加工环节,产业发展空间同样十分有限。”
“两头”是“养好牛”的最大短板:“一头”是繁育,不解决种源问题,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另一头”是屠宰和深加工,上了规模以后,牛往哪里去?只有屠宰和深加工才是出路。
针对肉牛的种源问题,利辛县提出加强繁育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专业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母牛饲养场,优先扶持基础母牛达到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户),增加良种母牛存栏量,着力保障基础母牛生产能力,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每镇集中建设2—3个存栏100头以上的母牛繁育场。
“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的种公牛站和肉牛核心育种场及冻精胚胎实验室。未来力争大部分牛犊供应都能本地解决。同时,完善屠宰和深加工链条,实现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张晔说。
“秸秆变牛,更要秸秆变肉,关键要补齐加工业短板。”张晔介绍,利辛计划建设大型屠宰场,支持屠宰企业扩能升级,力争屠宰能力达到20万头;在全县建设10家规上肉牛加工企业,支持欣浩翔等大型规模企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由出售活体向肉类制品和预制菜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本县。
走进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阵阵香味扑鼻,总经理刘殿国给大伙儿端来新卤的牛肉。
“你看看我们的配料表,就是牛肉,没有各种香精调料,吃的就是原汁原味。”刘殿国2019年开始从事牛肉深加工,建立了两条生产线,产品有大包装的五香牛肉、五香牛腱,还有小包装的牛肉零食。
“尤其是小包装零食,在网上销售非常火爆。”刘殿国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主要用的是进口牛肉。但是以后本地肉牛成规模以后,我们就可以加大生鲜牛肉采购,做出更多高端产品。”
安徽万礼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日产5吨熟牛肉预制菜,负责人黄伟同样说道:“其实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倾向于本地牛肉生产的高端预制菜,下一步我们也将调整产品结构,供应高端预制菜。”
除了做软包装食品,刘殿国还开了一家饭馆——刘六盒饭店。中午时分,不大的饭馆里面坐满了客人,他们都是奔着老刘的卤牛肉而来。“牛浑身是宝,不光牛肉,牛肚、牛杂、牛下水加工效益都非常可观。”
利辛县还积极挖掘“牛文化”,弘扬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精神,树立一家人意识,做好样的利辛人。结合“百村引领、全域升级”工程,将牛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抓手。
今年七夕节期间,在利辛县西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举办了“森林·湿地·牛”音乐节,推进现代肉牛产业同轻纺服饰产业互促发展,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我们还瞄准了一处连接利辛新城区和老城区的拐角街区,准备将闲置门面房盘活利用,打造肉牛特色餐饮街区,促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做到养牛、赛牛、写牛、画牛、唱牛、品牛多位一体,吸引更多群众和游客到利辛消费,擦亮‘徽牛’名片。”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卫介绍,县里正在积极招商,预计年底之前开街营业。
刘殿国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商机。8月24日,他给记者打来电话:“你们刚走,我马上就在长春路租下了一间门面,准备做牛肉火锅。”电话那头,他放声大笑:“下次再来利辛,就可以到我店里品尝到鲜美的牛肉火锅了。”(记者 范克龙 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