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打开哪个搜索引擎搜五台山,打开的都是山西五台山的页面。据说是东汉时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二人在此建寺,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隋唐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里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山西五台山最早叫紫府山,后来叫清凉山。隋朝隋文帝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从此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五台山之名就广为流传。
(资料图片)
隋唐长安城作为京畿重地,秦岭山水奇秀,这里也就有很多山有了五台之名,按其方位,就有东南西北中之称。当然,称呼时间可能有早晚,不都是隋唐时候开始称谓的。
这就像是有很多“小香港”、“小上海”之名的由来一样。
以上,都是我的推测,欢迎不同意见。陕西的五台都集中在关中,下面我逐一为大家进行说明。
南五台
在关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南五台。这个南字是因为耀县的五台山而得名。南五台的五个台最为明显,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个小峰,最高海拔1688米,故名。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 清凉台
《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
■ 灵应台
“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五楼阁”。我第一次上南五台的时候,是从弥陀寺的旁边进去的,这里是所谓的“三十六丁字路”,号称有“七十二”汤坊,走几步就是一座寺庙,在沟道慢慢上行,溪水淙淙、鸟语花香。后来从景区坐摆渡车上去过,从熊沟的后山上去过,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 舍身台
南五台是观世音菩萨现比丘相,降服毒龙开辟的千年道场, 历来多有名僧大德住山,清代朗绝大师、民国高鹤年居士都驻此。据说印光法师他们当年经常在此聚会,特别是读高鹤年居士的《名山游访记》,他赞叹“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南五台的灵应台拍照角度很好,最为壮观。
■ 灵应塔
这些内容大家大多知道,不再赘述,补充一点的是现在的舍身台没有开发,据传有计划经舍身台到翠华山天池,将设计建设一个长5000米的架空索道,将南五台景区和翠华山景区连通,到那个时候,这里可能会变成一个超级火爆的旅游点的。
北五台
要把药王山叫做北五台有些亏,因为药王山原来就叫做“五台山”。药王山唐代叫做磬玉山,“山石可为磬,叩之铿然有玉声,故名磬玉山”。耀县称作磬玉的青石,烧成高标号的水泥,有点“焚琴烹鹤煮锦鲤”的架势。
磬玉山在宋朝的时候就叫做五台山了,因为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故名;又因远望五台形如五指,俗称“五指山”。到了清代至今,才俗称药王山,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当地人民尊奉他为药王而得名。药王的名气太大了,所以五台山反而不知名了。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是我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最多的地方,曾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这个历史也是比较早的。
全国叫药王庙、药王洞的不计其数,但是都要这里“登记上册”。在药王山的药王洞内,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石谱上刻有名字的药王庙,每年二月二日药王山庙会之前,都要到这里报字号、取神水,否则就要被除名,你说这药王山牛不牛?
这里最招人喜爱的是“摸摸爷”,墨黑磐玉石雕刻而成,端详慈悲。当地有“腿疼摸腿,脚疼摸脚,灵验无比”的传说,“摸摸爷”已摸得黑油发亮,原先雕琢的服饰等花纹被磨平。为保护文物,现在厅外仿塑了一尊,10元摸一次,生意依然火爆。
■ 摸摸爷
其实药王山最著名的是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为国内之最。有被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有被誉为文字、书法、雕刻“三绝”的《姚伯多造像碑》。雕刻于北周武帝的《张僧妙法师》,文化价值深远,就连当时来西安讲学的鲁迅先生也曾买过这块石碑的拓本,《鲁迅日记》、《鲁迅书帐》均有记。1937年6月,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到药王庙,对药王山隋唐以来的摩崖造像做了测绘。
西五台
西五台不在山里,而在闹市,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洒金桥十字路口往南,就在古都大剧院的后面。这里其实就是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宫城南墙,城墙不断倾圮,形成从东至西延绵起伏的五个高台。宋代的时候在此修建寺庙,老百姓俗称西五台,其实寺名叫做安庆寺,据说因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故改称云居寺。
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前往南五台朝山拜佛,旅途劳顿。唐太宗为母尽孝,便仿照南五台在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建了五座佛殿,供其母瞻仰朝拜。因共有五个高台,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唐太宗建庙的事情有些虚妄,但是西五台的得名却是有依据的。
西五台由山门拾级而上,一台高于一台。第一台名为降龙观音殿,台前建有韦驮殿,第二台称五大菩萨殿,第三台为地藏菩萨殿,第四台为弥勒殿,殿前有老母殿,第五台为十二臂观音殿。据《关中图志》记载“由三天门拾级而上,层台绀阁,环列左右,最高处为大士殿,登殿四望,可收一郡之胜。”
第一台与第四台毁于战火,现在只有三台完整,分别称为前台、中台、后台,三台均有尼僧主持。
因为处于闹市之中,西五台在民间影响巨大。我依稀记得宗鸣安先生在《西安旧事》中记载西五台庙会的概况,说规模空前。西安市老百姓到南五台朝山后,回到城隍庙先给城隍爷汇报完,再到西五台进香。各种香社云集此地,西五台的庙会自然就热闹得不得了。
书中记载,“破四旧”的时候,前台的石佛像被旁边钣金厂的工人用十八磅的榔头敲碎了,第二台明秦藩王用泥塑的卧佛也砸烂了。据说这尊卧佛很灵验,用搽过佛头的黄裱纸搽身子,哪里疼搽哪里,神验无比。
小五台
小五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海拔1530米,就在南五台的紧西边,目前不收费,是徒步爱好者常走的一条线路。从台沟口村进去,一个到两个小时就能登顶。如果从子午峪进去上到小五台,从台沟村出来,全程不足10公里,是一条精典的休闲线路,适合登山小白和老年游客。
■ 登上白衣殿
从台沟村拾级而上,到千年娑罗树都有水泥小路。过了三元堂路就开始拔高了,一路过“民国摩崖”、“猴儿脸”、玉皇楼,再经过一段拔高,就到顶了。
■ 千年娑罗树
■ 三元堂
■ 峰顶的小猫
■ 猴儿脸
■ 玉皇楼
小五台的来由是山顶上的地藏台、普贤台和恢复在建的文殊台、五大菩萨台、南峰禅台一组群庙,与相邻的南五台而言规模较小,俗称小五台。我在顶上看了半天,只能明显地看到三个台子,估计角度不对。
■ 峰顶五大菩萨殿
前段时间上去,南峰禅寺住着一僧,白衣殿住着一尼,还有一只围着游人不停转悠的一狗一猫。南峰禅寺前还有一石牌楼,上面的二龙戏珠图案颇为生动。如果往南顺着山梁走,有五道起伏的山梁,就是五道梁,通往尖山。
■ 五道梁风光
小五台位于子午峪东侧,地形险要。西安解放后,胡宗南部逃跑时留了一个师在山上,对西安构成威胁,解放军1949年7月10日午夜向小五台发起攻击,至11日下午17时,人民解放军击毙、俘获国民党官兵2100多人。这也是解放西安后最后的一场战斗。
嘉午台
如果纯粹以风景而论,嘉午台是首推第一的。很多人把嘉午台的 “午”都写成“五”,其实也有道理。嘉午台确实有“五个台”。嘉午台共有四个峰,其中第四峰岱顶上“龙岭”最为险要,加上雪瓦山,就是五个台了,雪瓦山是嘉午台的西峰,也是嘉午台真正最高峰,海拔1900多米,因为从龙头过去比较险要,所以游客一般多在龙头处游玩,很少过去。
远望嘉午台
嘉午台又名东午台,它在南五台之东,更能确定是“东五台”,因峭壁千仞、险峻异常,又俗称“小华山”。山上的庙宇,多始建于唐。
嘉午台第一峰分水岭,顶部地势宽广,有几家的凉皮摊,这也算是西安市海拔最高的凉皮摊了。北端无量殿,南端观音寺。
上了登云梯,过了菩同塔,攀登直上直下的大小梯子,过了门洞(地藏庵)就到了第二峰,顶上有约十米高巨石挡路,石下面就是“虎口”。
第三峰峰顶有鼎鼎大名的破山寺。破山石系一块巨石中裂、留出上山通道,向上看是“一线天”。喇嘛洞位于第三峰悬崖峭壁下,是天然形成的山洞,因唐代西藏喇嘛住过而取名,洞外石壁上刻有藏文,此洞中有洞。
向前过了回心石就到第四峰岱顶,海拔约1800米,顶上有兴庆寺,始建于唐朝。再前行就是著名的“龙脊”,龙脊上的石板宽仅半米,脊长100米左右,下临深渊。胆小的须爬行通过,如果大风,还是不要走了,这里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
过了“龙脊”就是“龙头”,对面就是雪瓦山。我上了嘉午台几次都没有上雪瓦山,有体力因素,也有天气因素,听走过的驴友说过一是路特别险峻,路就是人工凿砌出的石阶,一边是绝壁 一边是深渊还要攀铁索,需要臂力。
据说顶上如龟背,龟背正中有阴刻的方形图案,正好一人打坐。在雪瓦山可以看到嘉午台全景,如同一条巨龙。我想象如果嘉午台四峰如龙,那么雪瓦山一定是龙珠了。
中五台
如果说嘉午台是因为作为正儿八经的“东五台”,很多人不知道,那么咸阳市的“中五台”更多的人不知道了。中五台道观南临渭水,北枕莽原,《咸阳县志》云:“中五台庙高数丈,峻峭如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
其实这个“中五台”和“五台”毛关系没有,中五台道观始建于南北朝,初名“九天太一元君庙”,金朝赐名“太清观”,明清时又称“真武台”,后取谐音为“中五台”,沿用至今。
我多年前曾经到过这里,当时就很奇异这个名字的来历,这里没有山地,何来五台之说?中五台不是很大,但是环境清幽,记得很清楚的是这里的道人都习医学,把脉治病,院子里还有一个“药圃”,很是令人心静。
咸阳有咸阳道家第一人三茅真君,有正阳祖师汉钟离,有全真祖师王重阳,这“中五台”虽然和五台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能这样谐音取名,肯定不是“蹭流量”,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五台”在民间影响力的巨大。
图文作者 | 二笔先生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