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15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改革。据悉,针对中小微企业在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时,面临现金流短缺、违约风险较大等问题,许可“先使用后付费”。

去年3月以来,我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2022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速均超过42%;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3家,居西部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3%。

近期,我省出台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共10个方面27条,努力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放大效应,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包括许可“先使用后付费”,针对中小微企业在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时,面临现金流短缺、违约风险较大等问题,支持试点高校院所将已实施单列管理的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许可双方可约定采取“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许可费,支付具体时间由双方商定,或由被许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收入之后支付。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针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高校院所留存的成果所有权处置流程繁琐、收益方式不明确等问题,支持试点高校院所通过“赋权+现金”或者“赋权+约定收益”两种方式,将单列管理职务科技成果的留存部分所有权,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开展“先投后股”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市(区)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转企业投入财政科技经费,在被投企业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将发挥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牵引作用,围绕“技术托管”“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制定方便试点单位、科研人员享受政策红利的配套指引和操作指南。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等形式,举办重点高校院所专场路演、成果路演地市行等活动,搭建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持续深化路演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探索“以演代评”新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在省级科技计划中设立“三项改革”项目,对“以演代评”遴选的“三项改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助力更多科创项目落地转化、科创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综合试点,支持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型企业为目标,开展“三项改革”综合试点,从操作层面形成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后期,将视综合试点成效情况,在全省高校院所逐步推广。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