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资料图】
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陕西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
近日,陕西省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情况,其中包括信贷供给、金融支持、涉外经济、区域金融改革等多方面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陕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6800亿元,创2018年以来新高,全省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工业、投资、消费增长等指标均好于全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企业融资方面凸显科创型性、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碳减排等属性。
具体来看,2022年陕西推动金融机构全面对接企业需求,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5092.69亿元,同比增长37.62%。
此外,梳理科技创新再贷款的相关优惠政策和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的70余款专属信贷产品,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撬动科创领域信贷投放。2022年以来,科技创新再贷款带动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117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69.76亿元。
为了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复苏,2022年12月,陕西省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52个BP、39个BP。2022年全年,通过引导利率下降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会现场,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李滔还提到区域金融改革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推动申报新的区域金融试点,推进已获批试点项目落地落细,省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个部门印发了关于陕西省铜川市、浙江省丽水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在三地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
其中“陕西铜川方案”作为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提出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17项具体改革举措。
在发布会现场,李滔还提到:“目前,试验区通过搭建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组织架构、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展金融兴产强县行动、加快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营机制、打造智能化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等,推进试验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