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2月21日—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带队赴陕西省咸阳市、渭南市和韩城市等空气质量明显反弹城市监督帮扶,对涉气重点企业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四不两直”是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现场检查企业治污设施、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以及生产环保管理台账,仔细查看企业合规达标排放情况(2023年2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
报道网页截图
环保督察自2015年开始试点,迄今已有8年。号称环保风暴的环保督察确实对各地环境资产的负债、问题及与环保有关的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起底”。行动迅速、措施果断、惩处严厉,成效显著。
环保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很多隐形腐败、行政积弊、利益纠缠都病发于环保。环保问题之多、牵连之广、历史之久、解决之难,一言难尽。但是环保督察“倒逼”出来的绿水青山,有目共睹。环保不仅关乎自然生态,也关连政治生态。环保不仅关乎一个地方的面子,也牵涉一个地方的里子。
环保要靠数据说话,但数据有时也说假话。篡改环境监测数据,是不法企业的惯用伎俩。偷排漏排暗排、治污设施停用、个别环保执法人员通风报信、充当“内鬼”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打脸行为,常常被讥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佐证。而既得利益者却将之美其名曰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现在,这样的伪环保论调逐渐消弭,但是这样的伪环保逻辑却与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暗通款曲”。如果说一个企业篡改环境监测数据未被及时发现还情有可原,那么大面积的数据造假,恐怕不是一个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个别政府机关和政府执法人员默许、纵容、包庇的结果。这种冠冕堂皇的双簧游戏,虽然很土,但依然有用,虽然见不得人,却被个别“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视为生财之道。之所以这些低劣的违法手段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这些违法的成本非常低。个别企业甚至将打擦边球、犯规作为污染企业的不二法门。当然也不排除,这些违法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互惠。污染企业反弹,是因为其具有反弹的底气和资本。否则,污染的企业怎么还弹得起来呢?还能一弹再弹?
大数据时代,数据也不再是挡箭牌。“数据显示”有时也会成为数据掩盖或者数据造假的代名词。数据常常是被利益胁迫或绑架的。“数据显示”之所以与耳闻目见的环境不符以至于云泥之别,其始作俑者是操纵数据的企业违法排污者。如果数据或者高科技推导的结果与生活常识背道而驰,不能因为“数据显示”就可以免责,以所谓的“恰好停电”、机器故障、“检查性错误”等规避法律。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因为不可抗力或非人为原因导致的数据失真,就应该追责到人,而不是拿数据说事儿。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现场检查,确实让数据造假露出了狐狸尾巴。企业对环保督察,如果知情,常常是万事俱备只等检查。环保督察的一般套路就是先听汇报,再接举报,最后选择几家可能有问题的企业“会诊”。而这次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的“四不两直”检查,真正地还原了现场,成了现场直播。“现场”含义很丰富,一般都是“准备好的现场”。而原生态的现场才最真实。
环保检查需要直插现场。尽管假数据一时能够以假乱真,但对“直插现场”的领导而言,只能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