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4时36分02秒

我们迎来


(资料图)

惊蛰节气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时至三月,春雷始鸣

隐伏许久的闪雷撕破天空

也拉开了仲春的序幕

在这个天地作响

万物声动的日子

西安发布“一节一物”

年度系列策划

带您聆听千年古都的声音

了解节气与文物

城市与历史的故事

↓↓↓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汉代王充《论衡》记载,雷神形如力士,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击打,发出隆隆雷声。惊蛰这天,雷神挥椎扣击连鼓,顿时春雷大作,惊醒地上万物,人们听到雷声就知道春天已经到来。

我国古代常以鼓声拟作雷声。《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中记载:“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当时的鼓匠选择在惊蛰当天“蒙鼓皮”,这既是顺应天时,也是以此为节点,拉开一年中的奋斗序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形成了内涵博大而精深的鼓文化。鼓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紧紧伴随着祖辈,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在西安,传统的鼓

随着绵长岁月

成为城市符号

也于悠远时光中

“声声不息”

↓↓↓

闻天鼓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作为古都西安的标志

位于市中心的西安鼓楼

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

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

其建于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1380年)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

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鼓楼上的闻天鼓

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

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

上有泡钉1996个

寓意1996年重制而成

闻天鼓声音浑厚响亮

重槌之下,声达十里

这面大鼓还在1997年

成功申报了

“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亦是人类迈入21世纪的象征

节气鼓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除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

石鼓、仗鼓、八角鼓等

不同类型的鼓

在西安鼓楼一层

回廊南北两侧还设有

二十四面鼓高1.75米

鼓座与鼓面重达200公斤的

二十四节气鼓

其依次矗立,气势雄壮

西安鼓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坐鼓在唐代被称为羯鼓

是演奏坐乐的首鼓

这面坐鼓是西安市目前唯一的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的主要表演乐器

现收藏于六大百年老社之一的

东仓鼓乐社

东仓鼓乐社的这面坐鼓

自明代流传至今

由当时的鼓匠纯手工打造

鼓上绘有龙饰花纹

龙眼镶两颗蓝宝石

鼓声纯正,工艺极为精湛

源于唐代燕乐的西安鼓乐

传承千余年

至今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

曲目、谱式、结构

乐器及演奏形式

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其曲目丰富、内容广泛

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

如今,通过东仓鼓乐社

传承人的现代演绎

西安鼓乐爆红于网络

被全国网友称作

“来自唐朝的交响乐”

阵阵鼓声

唤醒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

奏响了千年古都的时代新乐章

春雷乍响

万物生长

蛰伏的动物和植物

正在苏醒

四时有序

鼓角传声

人间芳华由静转动

人生亦有其时

惊蛰天气前后,西安气温回升明显,古今交汇,春和景明。(摄影 :西安发布029摄影公社成员@清和。)

把生活视为一方土地

勤勤恳恳,致力不怠

精耕细作,定有收获

这是在和煦的春光里

你我始终都确信的事

策划:刘振 陈颖丨统筹:左海茹 韩东辰 陈枫丨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克 实习生 王可心 楚惠捷|视频制作:周伟 王珊 实习生 张博文 周瑞丰|海报制作:张亚岚 钟佳慧丨编辑:党美容丨校对:王军望丨审核:李明真|部分图片由受访博物馆及东仓鼓乐社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程雨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