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紧抓“北跨”发展
和“双中心”建设机遇期和窗口期
打造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载体
(资料图)
和工业大走廊?
记者近日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链式招商、数字化转型和“两业”融合等政策措施,以政策“引擎”创造新发展机遇,为西安工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关键词:倍增
提升行业影响力
引领工业发展高度
龙头企业“领跑”,链上企业“跟跑”的良好发展态势,能够不断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年实施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建立百亿企业“一企一工作专班”。鼓励龙头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战略合作等措施,优化产能布局、加快并购重组、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行业影响力,增强生态主导力。全年新增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户、2户、3户,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制定“链主”企业认定办法,大力实施“链长服务制”。为何在“链长制”中增添“服务”二字?原因在于,今年将着重于兑现支持政策,由政府引导“链主”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着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高在地融链规模和技术水平,逐产业链建立指标体系,开展产业链评价,为科学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支撑,凸显政府服务。
关键词:壮大
聚焦新兴产业
拓展优势产业广度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2022》报告中指出,经过10余年努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良好发展态势,发展实力、发展潜力、发展支撑和发展环境均有所提升。
乘东风,扩优势。目前,西安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了一定的起步和布局,今年市工信局将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实施路径及政策措施,壮大新兴产业发展。
据悉,政策将聚焦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形成“5+X”培育体系。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涉及“四个面向”“双一流”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西安。
重点培育、定向招引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和潜力企业,建立新兴产业链,加快形成新兴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推进格局,支持秦创原全球路演中心加快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基础建设,搭建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全年新兴产业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光子等新兴产业全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8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列车通过渭河铁路桥
关键词:优化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提升价值实现精度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产业就集聚到哪里。
今年,我市将构建国家、省、市、企业四级创新体系,引导“链主”及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产业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增强新技术、新产品供给,加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广,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优化科技创新平台。
全年将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均达到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5%。
在提升金融支撑平台方面,建立上市企业发展梯队,特别是要加快制造业企业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0户以上,其中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5户以上。同步用好园区承载平台,探索适合我市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低端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
关键词:培育
新赛道新领域
打造企业发展梯度
做优做强两条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制造业领域,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金字塔式培育成长“赛道”;
在“新经济”领域,打造“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阶梯式培育成长“赛道”,加快培育壮大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群,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
通过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数字技术赋能、特色金融助力、服务体系升级等措施,从政策支持、平台支撑、产业链协作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
灞河渭河交汇处的灞渭桥
关键词:提质
工业投资提质
夯实接续发展厚度
今年,我市将加快项目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进度,对纳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有行政审批代办需求的重点项目,提供审前、审中、审后“一对一、全周期”无偿代办服务,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全年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研发平台项目200个以上,释放新增产值400亿元以上。
链式招商能够不断释放产业集聚、企业凝聚、人才汇聚的合力。今年,我市将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大外引产业项目。
全年拟策划各类精准招商推介活动150场次以上,境外招商活动1场以上,洽谈产业项目300个以上,引进投资额50亿元、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分别不少于3个、30个,引进新兴产业项目不少于70个,引进产业链项目不少于100个。
关键词:融合
推广“陕鼓模式”
激发产业转型速度
在“两化”融合方面,推进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优化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导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及优秀场景10个,新增“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0户以上。
在“两业”融合方面,推广“陕鼓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服务型企业向制造业延伸。加快建设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和能源化工设计产业,着力打造“设计之都”。
陕鼓集团总装车间(资料图)
关键词:服务
助企惠企服务
点燃政企合力温度
记者了解到,我市全年将开展助企服务活动,深入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现场,实施“六个一”专项包抓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土地、水、电等要素保障和资金、市场、企业发展等问题。
此外,还将不断完善工业企业服务模式。上线运行工业企业助企平台,建立规上企业“一企一助企专员”制度,按照“1234”工作法,解决大企业项目审批、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解决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紧张等问题。
市工信局将编制2023年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集聚,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搭建引才服务平台,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30场以上,为重点用人企业举办专项人才引进招聘活动不低于45场次。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坤丨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李明 责编:王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