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就要到了,3月13日,陕西省消保委发布2023十大消费提示:谨防旅游、出行、家政服务、直播购物等消费陷阱。

1.旅游消费升温快 合理规划安心游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旅游市场快速回暖,旅游产品、服务投诉开始增多。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出游前应合理规划,选择口碑较好的正规旅行社或网络平台订购旅游产品,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需警惕各类“低价游、免费游、康养游”骗局,谨防养老诈骗。

2.食品餐饮系民生 留存凭证好维权

“雪糕刺客”“天价菜”等热词自去年以来频频登上热搜,其中反映出的价格虚高、未明码标价、质量参差不齐、分量不足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索取并保留消费凭证,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反食品安全规定、价格欺诈等行为,及时投诉举报。

3.出行消费需求热 线上订房多留意

出行住宿需求快速上涨,线上订购量明显增加,其中存在的大数据“杀熟”、退改签手续繁琐费用高、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提醒消费者订购前可在不同平台对价格、房型、退订条件等进行对比,详细了解后再做选择,预订成功后与商家联系确认,并将预订页面、退订规则、服务承诺等信息截图保存。

4.心理咨询投诉增 营销宣传勿轻信

过度营销、诱导消费、不公平格式条款,咨询内容和效果不符合约定,情感咨询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应事先了解其资质证照、口碑评价、售后服务等情况,尽量选择先体验后消费,优先考虑按次付费模式,不轻易大额充值付费。此外,在面对“专业证书”等营销宣传时消费者需保持警惕,切勿盲目轻信。

5.预付消费退款难 大额支出需谨慎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其中退费难问题尤为突出。未签合同或合同约定模糊、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经营者拒绝解决或有意设置退款障碍甚至失联、跑路等是造成退款难的主要原因。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大额、长期预付消费,服务内容、退费规则、商家口头承诺、优惠等与自身权益相关的重要事项要落实到书面合同中,确保维权有据。

6.个人电商藏陷阱 细查明辨防掉坑

部分个人电商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将消费者引流至企业App或引导消费者私下交易,采用虚假发货、虚构物流信息等手段完成交易后失联,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提醒消费者购物时增强辨别意识,优选经营规模较大、信誉等级较高的正规网络交易平台及店铺下单,谨防落入消费陷阱。

7.家政服务纷争多 全面了解再签约

去年以来,家政服务领域合同违约、服务不佳、售后纠纷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问题。此外,夸大虚假宣传、家政私约维权难问题也不容忽视。建议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时,要通过多渠道进行了解和对比,选择证照齐全、口碑良好、规模较大的家政公司,不轻信家政中介的各类宣传。签订合同时,要对服务人员、时间、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双方权利义务等条款进行细化约定。

8.直播购物勿冲动 正规平台是首选

部分直播间存在商品质量差、货不对板、夸大虚假宣传、售后无保障、退换货难、诱导私下交易维权难等突出问题。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和信誉较好主播,在平台官方链接内下单,不盲目相信“直播测评”和各类优惠促销话术,谨慎通过直播购买售价昂贵的珠宝玉石、奢侈品等,按需理性消费,并留存视频、交易凭证等证据,便于出现问题后维权。

9.数字藏品新浪潮 理性消费莫跟风

数字藏品在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商家不发货、不退款甚至失联,虚假宣传、炒作哄抬价格,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等乱象频生。建议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数字藏品收藏投资热,在不了解行业的情况下不盲目购买,购买时尽量选择主流、用户基数大的正规平台,并注意要有收藏证书、区块链识别码等信息,识别抵制借数字藏品投机炒作诈骗行为,如发现平台或商家存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要留存证据及时投诉举报。

10.付费会员套路多 服务提质是根本

付费会员制成为当前各大电商和视频平台的发展新模式,但推出以来却屡被诟病割会员“韭菜”: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视频平台限制会员权益,解除需购买更贵增值服务;会员续费不提醒或提醒不到位,被默认“自动续费”等套路不断。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会员服务前需了解具体权益内容,对于模糊表述要与客服确认。 华商报记者 李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