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陕西名医大联播
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9日上午,华商报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任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副主任医师刘棣、陕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陈任安和陕西冶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杰四位专家做客直播间,开启了3小时的“陕西名医大联播”活动,通过专家们聚焦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及肺癌四大高发肿瘤,专业、细致地在线解答疑问,为网友们深度分享肿瘤防治及康复的相关知识。
【资料图】
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乳腺方面的体检很有必要
“早期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我国2020年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75%,在经济发达地区治愈率更高,西安的治愈率已达到83%,而且通过新的诊疗手段,还可以做到无痕治愈,几乎对患者的身型、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任予主任表示,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因此,女性朋友们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乳腺方面的体检很有必要。
在乳房自查方面,任予主任强调了“3个关键字和1个检查时期”。3个关键字即“一看二摸三挤”,一看是观察乳房的外形轮廓和皮肤;二摸是用4个手指头并起,触摸乳房,轻轻按揉感受有无肿块,做的时候可以右手查左乳,左手查右乳;三挤是挤乳头乳晕区,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夹在乳晕根部轻轻挤压,看有没有分泌物,正常的乳头溢液大多为良性,但如果挤出血性的、有颜色的溢液,就要引起重视了。“看是有讲究的,建议在光线充足的浴室,站在镜子前面看乳房对称不对称,再正看、侧看、俯看乳房曲线有无凹陷或者突出,同时还要看看皮肤有没有变得粗糙,一般一个月或2至3个月自查一次,还有就是一定不要忘记摸腋窝区域,看有没有压痛感。”
任予主任强调,乳房自查的手法,一定不要通过“捏”“抓”来进行,而且自查的时期要在月经后的三天至一周后进行。
由于乳腺癌40岁以后高发,任予建议中年女性更应增强防治意识,多学习乳房自查方法,并且重视定期体检,“普通人群应一年做一次超声和钼靶检查;高风险人群尤其是母系家族有长辈亲戚得过乳腺癌的,如有条件,应在30岁以后每年至少做1次乳腺彩超检查。”
任予强调,高危人群除遗传因素外,目前最明确的致病因素就是超重,其次是雌激素暴露时间过长。如女性初潮年龄小于11岁、12岁,绝经年龄超过55岁,雌激素影响超过40年以上,都会使乳腺癌发生几率增大。此外,不生育,口服避孕药物也会诱发乳腺癌;如因工作生活原因长期口服避孕药,患乳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
“生活中,40-5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常使用激素替代法,但很容易因使用不当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监督下使用。还有因血糖血压高、需要长期服药的65-70岁女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不要过早、过多让胸部接触过多剂量CT和X线检查,以免诱发乳腺癌。”任予指出,女性朋友应抱有积极的心态,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积极规律体育运动,结合定期规范的乳腺检查,才能防病于未然。
管住嘴 迈开腿“警惕吃出来的肿瘤”
在直播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副主任医师刘棣,就“‘癌从口入’是真的吗?消化道肿瘤如何防?”话题与网友朋友进行了分享。
刘棣表示,所谓消化道肿瘤就是在消化系统内出现的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统称,一般表现为肠道肿瘤、胃肿瘤或肛周肿瘤,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等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不规律进食、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有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消化道病史,以及有直系家属消化道肿瘤的消化病史等都是导致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因素。”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问:消化道肿瘤常被比作“吃出来的肿瘤”是真的吗?对此,刘棣表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进食饱和脂肪、咸鱼、腌肉等高盐食物,可腐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的发病率。饮食粗糙、进食过烫、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等习惯,容易造成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机械性胃黏膜损伤、胃液分泌紊乱等,增加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刘棣提醒,癌症的发病过程常常需要数年,而且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定期前往医院体检,进行肠镜胃镜检查,“管住嘴迈开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膳食、优化饮食结构、定期运动是远离癌症的最佳办法。
不同的器官、不同的部位都可以有淋巴瘤的发生
“淋巴瘤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血癌的一种。”陕西省肿瘤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呼吸血液淋巴治疗中心(内二科)副主任陈任安首先对淋巴癌进行了介绍。他说:“淋巴癌属于淋巴造血系统一种恶性肿瘤,累及范围很广。因为淋巴细胞或者淋巴系统分布在全身的各个器官,所以不同的器官、不同的部位都可以有淋巴瘤的发生。”
关于淋巴癌发生的原因,陈任安说,如果患者家族中有明确的聚集性淋巴瘤患者出现,就比较容易得淋巴瘤。此外,某些类型的感染和淋巴瘤的发生有明确关系。比如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和艾滋病毒,艾滋病人往往会发生免疫功能的缺陷,同时发生淋巴瘤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倍;再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黏膜相关淋巴瘤密切相关;同时,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淋巴瘤的几率大大增加。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特殊性,最多见的就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也有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还有些患者表现为受累器官的病变。陈任安介绍,淋巴瘤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骨髓移植、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几种治疗方式,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早期可以单纯放疗,放疗还可用于化疗后巩固治疗及移植时辅助治疗;对6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陈任安说,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一定要放正心态,积极面对人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手段能够越来越早地发现肿瘤,并且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缓解率以及长期生存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效果越来越好。加上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基本治疗药物的费用也在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承担得起肿瘤治疗的费用。
病因预防是肺癌防治关键需控制吸烟、改善环境等
直播中,很多网友对肺癌表示关注,尤其肺癌预防上,希望专家能给出一些建议。对此,李文杰指出,作为我国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的一类肿瘤,其发病最主要原因是吸烟(包含被动吸烟),此外就是环境因素,如与家居装修有关的室内环境,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室外环境,也都容易引发肺癌;职业方面,如矿区工作者会接触有害金属,化工企业、有色金属行业易被电离辐射等,均会成为肺癌的致病因素。此外,肺癌有家族聚集性特点,一旦上一代患肺癌,下一代患肺癌的几率也高。
“要做好肺癌的预防,主要就是做好病因预防,而这一点,首先就要控制吸烟,其次是改善环境,不光要改善室外不良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如新装修的房子通风3个月以上再入住,下厨时务必使用抽油烟机、改变热油炸炒的烹调习惯等。”李文杰介绍,除了预防,早发现也非常必要,如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等能够及早发现肺部病灶,尤其是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1毫米甚至更小的一些病灶,优于其他任何检查,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提高肺癌的诊治水平,降低肺癌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因此,对于有家族病史、长期吸烟或在室外不良环境下作业的肺癌高危人群,超过40岁,建议每年应至少做1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还有就是定期做职业病体检,不仅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也可以对肺癌进行筛查。 华商报记者 吴洁 孙夏 陈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