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飞:漫漫振兴路 浓浓驻村情

“我出生于农村,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2021年8月2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干部曹飞主动请缨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中,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来到黄龙县圪台乡圪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资料图】

依靠当地优质资源,曹飞和当地村干部、群众一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了玉米加工厂、香菇菌棒生产厂、净菜加工厂,解决了农产品终端销售问题,把群众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找准了发力点、扶到了关键处、帮到了心坎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被称为“产业书记”。

2021年和2022年,曹飞连续两年被延安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01

深入走访 积极发展产业

圪台村是黄龙县圪台乡政府驻地,距黄龙县城50多公里,共7个村民小组,297户901人,耕地面积4832亩,人均耕地面积6.25亩,是典型的农业村。该村产业以玉米种植为主,玉米深加工、羊肚菌种植、香菇种植、冷凉蔬菜种植、香菇菌棒生产等特色产业为辅。

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曹飞虚心向村“两委”成员、村小组长学习求教,认真带领队员进村入户“六查六问”。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圪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发展资金;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平均年龄在65岁;没有农产品收购深加工产业,销售难问题严重困扰着村民。但村里自然资源禀赋较好,昼夜温差大、霜期短,是玉米、食用菌、道地中药、蜜蜂养殖最佳优生区。

面对村情实际,曹飞深感重任在肩,与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驻村队员先后到陕西留坝县香菇种植基地学习考察香菇种植,到西安、山西、河南等地考察玉米市场。经过考察发现,香菇市场紧俏,黄龙玉米品质好,很受大众喜爱。考察结束后,他积极与村“两委”共同探讨产业发展,形成了狠抓粮食生产端牢“饭碗子”、培育特色产业鼓起“钱袋子”、建设“大美圪台”的发展思路,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龙县圪台乡圪台经济合作社和黄龙县自家人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成立了村办企业黄龙县神龙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龙县龙科菌业有限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驻村以来,曹飞协调落地项目5个,各方助力乡村振兴资金3200多万元,建成了中蜂养殖、羊肚菌种植、香菇种植、玉米全面机械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科技示范玉米种植面积3200亩,建成玉米深加工厂、香菇菌棒生产厂、净菜加工厂。2022年,圪台村人均收入11973元。

02

依托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走稳乡村振兴每一步?如何带领群众奔向富裕?曹飞认为,关键就是把老百姓产品变商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为帮助村民寻找致富路径,曹飞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积极与留坝县香菇种植企业联系,多次上门商谈,形成村集体负责建设基地、企业负责种植示范的模式,推动香菇产业发展。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他四处奔走,多次向市、县、乡汇报。2021年10月,县上投资370万元,建成年产香菇菌棒100万棒生产厂,年产值450万元;新建高标准香菇种植大棚60座,香菇年收益15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6万元。在基地和菌棒生产厂务工群众月收入4000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村民自发承包香菇大棚35座。

香菇基地建成后,曹飞又结合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议,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政府+集体+企业+农户”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即政府争取项目支持建设资金,村集体依靠土地、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入股分红,企业订单收购并出资加工生产运营,农户依靠订单精耕细作,改变了以往招商引资企业建设运营一肩挑、负担过重、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不利局面。

思路调整后,曹飞积极发挥在新闻媒体单位工作的接触面宽的优势,四处奔走招商。2021年3月,圪台村集体与延安秦禾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玉米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填补了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没有玉米深加工的空白。该厂年生产加工销售玉米1.8万吨,产值可达5300多万元,年利润200多万元。可提供20至30人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就近务工。

03

联系沟通 筑牢发展基础

驻村以来,曹飞同村“两委”干部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常态化防返贫预警监测,主动联系协调,争取多方支持,筑牢发展基础。

曹飞协调派出单位延安市融媒体中心支持资金26万元;协调延安市农业农村局支持资金130万元;联系西安交通大学同学会无偿捐助黄龙县口罩等防疫物资24.4万元;协调市林业局在村实施“三化一片林”“重点区域绿化”项目2个、项目资金70万元;协调市水务局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1个、项目资金2934万元;协调市科技局实施玉米全机械化科技项目1个、项目资金20万元,有效提升当地玉米产量和质量,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审核:王   姣

编辑:杜   婷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