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进考场了,几个学生围拢到我身边,请我押一下今年的作文题会出什么。可从近几年陕西中考的作文题来看,实在难以押猜,只能笑着安慰他们说,老师要是能押中,就成神仙了,放心,一定有话可说,而且咱们准备得很充分了,没问题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漫长的两个半小时的等待后,学生终于出来了,我赶快上前问作文题怎么出的。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是征稿启事,有的说是“运动场上的风采”,还有的说只能写个运动会嘛!
我听着有些糊涂,也不太敢相信会出这样的题目,只好让他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在学校门口拿回手机后,我迫不及待在网上搜索,才看到了某微信公众号在11点整(正好是考试结束时间)发布的作文题:
确定了这就是真题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就这?去年的《 挺管用》我就曾吐槽题目过于口语化等问题,但至少可选材的范围较广,且立意可深可浅。然而今年的题目,不得不让人一吐为快!
一、形式上,情境式拟题似无必要。“文学社”也好,“征稿启事”也罢,这样的情境确实贴合学生生活,但从学生审题角度来看,既然“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没有设置更多写作要求,就没有必要非装进一个“情境”的外壳里。
近年来,“情境式”教学大行其道甚至某些时候成为一种必备的要求。上课要“情境”,命题要“情境”,不是“老师带着同学们去旅行”,就是“我们要合作拍摄一部电影”。
不可否认,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情境,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我绝非对“情境式”教学或命题本身有意见,而是反对“虚假情境”和“生硬情境”。因为它们不但可能无益,而且可能有害,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地抢夺了师生对于文本或知识点本身的注意力,忽视了汉字、语言、文学、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回到今年作文题,这一情境设计虽不至于有害,却也并无益处,属于毫无必要,为创新而创新,为情境而情境。
二、选材上,限制了学生写作范围。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让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应该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的话可说。而今年的作文题,只做到了“有话可说”。认真审题,不难看出,材料是说如今运动会同学们“又”能在运动场上欢笑、呐喊、运动了。给出的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更是圈定了写作范围:只能写“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那么,除了运动会或日常体育运动,学生还能写什么?
难道在运动场上学习?(手动狗头)有人会说,你格局小了,“运动场”不一定是实指,可以认为是一种比喻,凡是有竞争、比拼的氛围的地方(如考场、非体育类比赛的赛场等)都可以比作“运动场”呀!我只能说,请你再次认真审题,“笑颜”“呐喊”“跃动”这几个词几乎明确了此“运动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运动场”,所以,这个作文题圈定了考生可写之事发生的地点,也就大大限制了可写的内容。
且不谈有的孩子平时就喜欢运动而有的不怎么喜欢运动就可能导致选材上的不公平,单论学生几乎都参与过的运动会(无论是参赛还是做志愿者、做观众)那也是本届考生两年前上初一时发生的事情了(以我所供职的学校为例,初二时运动会因特殊原因停办,初三时举办了运动会但初三学生不参加,其他学校情况应该差不多,据说有的学校本届初三学生三年未参与过任何一届运动会),学生能否记得当年的“风采”都很难说。
三、立意上,难以深刻,且易“撞车”。选材上的限制,还会导致文章立意难以达到更高、更深的水平,学生无非是表现“拼搏”“坚强”“团结”“友爱”“坚持”“勇于尝试”等。有人说,初中娃能写出这些就不错了,还要咋?那我只能说你太小看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了,他们中有人对于青春、社会、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有时甚至会让成人的我们刮目相看,然而这些思想深刻的孩子在这样的作文题下就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了。
四、文体上,几乎只能写记叙文。虽然“文体自选”,甚至初中三年老师主要给学生训练的是记叙文写作,也建议学生考场上尽量写记叙文,但好的作文题不应把考生的“路”堵住,毕竟还是有学生更擅长写议论文或其他文体的。可现在要表现“运动场上的风采”,对学生来说,难以围绕这一主题确定一个中心论点并选择恰当的论据来写作议论文。在我看来,这个“文体自选”没有太大意义。顺便也吐槽一下“题目自拟”,看似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但给定的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过于具体(相当于给了“运动场”和“风采”两个关键词),相当于又堵住了考生的一条“路”,可能导致学生不敢随意拟题或不会拟题,直接将“主题”作为“题目”的考生恐怕不在少数(尽管可以这样做但不建议)。一个好的“题目自拟”式的作文,应只给一个关键词,尽量把更多的路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百花齐放的题目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五、中考真题会对日常教学和考前备考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审题难度过低,可能会让师生忽视作文审题的重要性,不练或少练有些审题难度的作文题;选材限制太大,平时的优秀作文难以在考场上转换、改造,可能会让师生忽视不同题材作文的写作与修改的重要性,考前甚至可能会赌徒式地押猜某个题材并疯狂训练;立意较浅,可能会让学生写作时不再深入思考、深刻挖掘,思维水平只停留在浅层次……总之,不利于全方位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从教师命题的角度来说,对中考真题的模仿是不言而喻的,而过度追求情境设计、审题难度过低、选材限制太大等问题很可能反复出现在期中、期末、模考等考试中,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然而,这些问题可能不但不会被诟病,反倒可能成为许多教师争相追求的命题目标。这正是我所忧虑的,也是本文写作的原因。
我能理解,命题组为了避免各学校、各机构押猜到作文题,往往会“剑走偏锋”,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但我仍建议在给人“出其不意”之感时也应让人感到“情理之中”。
另外,今年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后的第一年中考,命题组要在真题中体现新课标理念,就必须创新,但又要“稳中求变”,步子不宜一下子迈得太大,所以采用了情景设计又大大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同时大大限制了选材范围,我个人认为考虑得仍不够周全。特别是一些平时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难以在这样的作文题下发挥出应有水平。好的作文题应该是“各美其美”,让不同写作水平的考生都感到舒适,都有自己想说的话,都能考出应有水平,而不应试图把所有考生拉到同一水平线上。
今天(6月17日)正好也是上海中考第一天,以下为上海中考作文真题(由“上海发布”公众号官方第一时间发布):
这一作文题只给了导语和标题,没有设计情境,但任务清晰,目标明确,记叙文、议论文写作都很好操作,可选材的范围也较广,立意也可深可浅,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文题,与陕西中考作文题相比,高下立见。
有人会说,陕西怎么能跟上海比?也许在经济体量、发达程度等方面比较,陕西目前确实有较大差距,但就事论事,从中考作文的命题水平来说,教育大省、强省陕西应该有自信也有能力与上海掰掰手腕,不应妄自菲薄。因此,我绝非“捧一踩一”地挑事,而是作为一名陕西的中学教师对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爱之深,则责之切”,希望我们的命题组专家们能在未来的命题中再多方面考虑一下,多听取一线教师的声音,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多出一些更能让考生发挥出应有水平的、更能代表我们陕西教育水平的好题!
最后,一个作文题到底出得好不好,本身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所言只是我的浅薄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见解,欢迎大家理性探讨。(如果不能保持理性,你说的都是对的!)
作者 | 雨纹老师 | 西安某中学初三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