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刘微)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启动。馆长孙周勇带来了一支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竹制的羌族口簧,从这里讲起了和石峁遗址有关的故事。

“近年来,石峁遗址发现并确认了世界上最早的口簧。”孙周勇介绍,从2012年至今,石峁遗址这座消失了的王国都邑在考古利器手铲下逐渐退去了厚厚的黄土,素有“人类初音”的口簧在这里被第一次辨识出来,成语“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就是它。

此外,孙周勇还提到了一件出自司马迁故里韩城春秋时期芮国国君墓葬的木俑。“发现时就是一个硕大空洞,如果没有考古人敏锐的判断,也许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他表示,这件木俑是展示中国古代社会“以木偶代替活人殉葬”社会进步的重要例证,比孔子感叹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还早了200多年。

作为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自去年4月开馆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历史类博物馆展示各类藏品不同,陕西考古博物馆以“考古”为主题,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讲述属于考古和考古人的故事,勾勒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相融并蓄的总体特征。

据孙周勇介绍,博物馆里展示了一批古人生活遗迹,以及动物骨骼、植物种子、残留物等“古代垃圾”。这些先民的“废弃物”往往被考古学家视若珍宝,通过科技手段,结合其他学科专家的研究,使其成为复原历史真实和古代社会图景的“第一物证”。

一生解锁未知,一路收获惊喜,这是考古带给孙周勇最大的乐趣所在。“总被问到镇馆之宝是啥,在我眼里,这里展出的5000多件里的每一件出土文物,都蕴含着文明的基因和密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他说。

孙周勇表示,“考古人穿越历史与先民对话,文博人创新创意与观众互动。一代代考古人的青灯黄卷、坚持不懈,让中华文明的脉络日益清晰,每一个不期而遇的发现都在丰富历史的细节。考古,使埋藏了千年的遗迹重获新生,让历史拥有了未来。”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网信办和文物局、商业网站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陕西方面有关负责同志、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网民代表约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