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村庄一角。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陈童)迈步新征程,乡村振兴如何开新篇?大冶市大箕铺镇曹家晚村下角湾给出了共同缔造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角湾是鄂东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也是著名的“大冶兵暴”的策源地。全湾共94户共385人,其中党员11名。

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过程中,下角湾围绕基层治理主题,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打造校地合作模式,聚焦“一砖一瓦”“一老一小”“一红一绿”,以“弘扬红色文化、融合文旅产业、整治人居环境、狠抓乡村治理”为切入点,共同谱写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称赞、人人享有的红色和美村庄新篇章。

志愿者主动参与湾组环境治理。通讯员 供图

走湾不漏户,才能弄清群众最想解决的难题

2022年10月3日晚,大箕铺镇曹家晚村的人民公社前,刚吃完晚饭的群众,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夜话会”现场。大家紧紧围坐在一起,你建言、我献策,话当下、谋未来。

跟以往的夜话会不同的是,这次夜话会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践团队带着他们前期在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乡贤代表对村庄的发展构想,不断完善改造的设计方案来了。

看着幕布上的设计方案,群众心中的热情之火彻底被引燃。

为共同缔造“最美参与者”授奖。通讯员 供图

“这个门一定要对着中轴线。”“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家的门楼,给你们参考参考老门楼怎么建。”“可以把这个门改得更气派一点。”夜话会中,群众纷纷畅谈着对美丽家园建设的期许,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起初,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并不高,都抱着再“看一看”的观望态度。

早在同年8月,曹家湾村被定为省级共同缔造试点村。镇村干部们满心欢喜,准备抢抓机遇大干一场,把曹家晚的红色招牌越擦越亮。可一开始就遇了困难,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支持者寥寥无几,群众纷纷表示不理解、不支持。

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让群众共享共同缔造成果。通讯员 供图

共同缔造,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

人心不齐,这下让镇村干部们犯了难,集体攻坚克难,那我们就逐一突破,“走湾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成了大伙儿心中的目标。

就这样,往日的茶余饭后时间成了镇村干部们最忙碌的时间段。“小板凳”代替了“会议室”,干部们一一“串门”,同村民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每到一户发放“大美大箕 共同缔造”宣传折页,宣讲共同缔造理念,真正弄清楚群众“最想解决的难题是什么”“对未来的期盼是什么”“政府和干部最需要改进的事情是什么”。在群众讲、干部记的过程中,点燃了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聚拢了人心,才能一鼓作气做成事

人心齐了,干部们一鼓作气。迅速组织群众以房前屋后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红色文化传承等实事项目为载体,鼓励村民以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出点子出设计等形式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激活了民智、汇聚了民力,温暖了民心。

村民自发自愿无偿拆除旱厕危房22个,改造“小三园”5处,增加墙体文化彩绘、红色标识等20处,集中整治破除“蜘蛛网”电线杆5根,2方门口塘水质得到改善,改建村组道路0.15公里,11家农户自行改造房屋外立面2000平方米,建设河道生态护坡500米,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截至目前,共筹资71.1余万元、筹物3.34万元、投工投劳3545小时,主动拆违拆旧600平方米,10户村民捐让地块200平方米用于公共空间建设。

同时,该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积分兑换机制、党员挂牌联户等,群众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18名群众主动认领红色旧址、人民公社等共管区域,开展“共同缔造最美参与者”“最美红色宣讲员”等评选活动,32名村民获评相关荣誉,组建“老少评议团”“社会助评团”,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好坏大家判、全员争示范”的新格局。

事,做成了。如今的春日乡村,美如诗画。“红风”沁润、绿涌微漾、芳香四溢、露营野餐,好一幅农村文旅好画卷。

百姓宣讲员曹祥继宣讲红色故事,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讯员 供图

聚焦“一老一小”,共托稳稳的幸福

“家里只有我这个老人在家,腿脚也不太灵光,想出去看看也没有机会。”曹树来说道。

“串门”过程中,树来老人的话,一直记在了村干部的心里。

下角湾空巢、留守、高龄老人及留守儿童居多,通过“串门”,让镇村干部们感受到了迫切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迫切性。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老百姓的牵挂,是全社会的关注,更是干部们的“心头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此,镇村干部们迅速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爱老助老乐享‘夕阳红’、精心守护托起‘童年梦’、联防联动织密‘安全网’”为目标,常态化在妇女儿童之家、红色书屋、老年活动室、综治中心等服务阵地,提供精准优质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同时发挥“一老一小”自身优势,组建百姓宣讲队、红星闪闪志愿服务队、“五老”监督队等,共同参与共同缔造活动。

“家门口享受了服务,我们也应该为村庄建设出点力。”在下角湾的项目现场,总能看到一群大爷大妈,戴着监督员的红袖章,对项目现场建设进行监督。

“小曹,你这个墙面刷得不平整啊!要返工啊!”火眼金睛的曹中枝现场监督时说道。

“可别小看我们村这个人均72岁的监督队,项目建设中他们作用发挥的可不小呢!”理事会会长曹祥文骄傲地说道。

据悉,“五老”监督队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围绕湾组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参与、项目建设等方面,已开展志愿监督行动百余次。

村委会门口的烈士雕像。通讯员 供图

围绕“一红一绿”,共绘多彩画卷

近日,在曹家晚村石门槛山庄,20余个木质平台拔地而起,一顶顶帐篷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在抢抓工作进度,完善配套设施,村党总支书记曹晓辉介绍:“露营基地已基本完工,相关配套设施预计近期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3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虽然游人不少,可“留下来”消费的却不多。如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

“绿色为基、红色为魂”。曹家晚村立足实际,盘活资源、“舞”活资产、激活资金,丰富经济发展业态,不断增强“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发展之路。

基于此,该村修缮了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烈士陵园,建成“百年荣光”浮雕长廊、登山步道,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研学线路,打造“30分钟党性教育圈”,接待各类游客2万余人次。

硬件完善了,软件也得跟上。该村了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驱毒会”“妇女天足会”等红色故事,搜集珍贵文物28份,整理红色史实、歌曲诗词等资源20余万字;创作《再谱大箕新华章》《十送红军》《沂蒙颂》《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等一批红色文艺节目,让这里的红色底蕴愈加浑厚。

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通讯员 供图

红色文化底气更足了,群众的口袋也越鼓了。

目前,曹家晚村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整合曹家晚小学20亩土地集体资产,创新“国防教育+研学旅行+沉浸式实景战场体验”红色研学旅游模式;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成人民公社,设计制作了一批装饰品、文具、陶瓷杯等红色文创产品;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垂钓中心、民宿等;乡贤能人曹中华返乡成立石门槛红色旅游公司及农业生态产业园,带动50余户村民家门口就业,让农户吃“旅游饭”、发“旅游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