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今年以来,中央组织部选派了39名科技特派团产业专家和18名教育人才、9名医疗人才到武定开展“组团式”帮扶。人才“组团式”帮扶点燃乡村振兴“智力引擎”,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为武定县补齐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不仅进一步充盈了武定县人才队伍“蓄水池”,也为武定县本土人才培育带来了“源头活水”。
精准需求规划,细化帮扶“精度”。立足武定县实际,按照“一校一策、一院一策、一产一策”精准制定教育、医疗、产业帮扶工作方案,梳理出农业产业帮扶需求清单36条、教育帮扶需求清单7条、医疗帮扶需求清单6条,确保“人才所能、武定所需”。建立“1+1+1+N”联络服务机制,组建8个产业和教育、医疗帮扶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1名县委领导牵头,1名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卫健、农业、科技等部门明确一名主要负责同志统筹抓好各自领域帮扶工作,明确10名专职联络员,定期与产业、教育、医疗帮扶人才精准对接联络。
成立人才“组团式”帮扶协调领导机构,加强统筹调度,对重点工作任务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及时掌握工作动态,解决困难问题。强化平台搭建,加深帮扶“力度”。制定《武定县用好用活帮扶人才专项行动方案》,发挥帮扶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受扶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任命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的相关人才担任武定民族中学、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和武定县人民医院院长,切实让帮扶人才干事有舞台。
定期召开“组团式”帮扶人才座谈会,及时了解帮扶人才工作、思想动态,帮助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充分听取人才对帮扶工作的好建议好想法,促进帮扶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召开“组团式”帮扶人才座谈会5次,听取意见建议40余条,收集问题18个,已解决14个。用心用力做好帮扶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认真落实“组团式”帮扶人才食宿和办公设施等后勤保障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化配套设施为帮扶人才“安家”。受扶单位做好暖心服务,及时帮助人才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明确受扶单位一名同志联系人才,照顾好帮扶人才饮食起居,确保人才快速融入、安心工作。
深化以点带面,提升帮扶“效度”。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人才“传帮带”作用,精心制定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培养措施,挑选有培养潜力的跟学人员,通过“专题讲座”“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方式,为武定县培养帮带省级骨干教师2名、州级骨干教师6名、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1名、楚雄州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农业“土专家”“田秀才”684名。充分用好上海市和省州帮扶单位平台资源,分类分批次选派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技术骨干外出挂职、跟岗实训,2022年以来,选派149名骨干教师外出跟岗实训,选派2名党政人才到上海嘉定区挂职锻炼,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州部门跟班学习,选派15名专技人才参加省州人才对口培养,推动本土人才由“输血供氧”向“造血制氧”转变,着力打造一支“留下来的‘组团式’帮扶团队”。
云南网通讯员 鲁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