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安县体育馆一侧,专售彝绣产品的商铺满满当当占据了一条街。当地群众早已习惯把这条上菜园街叫作彝绣街。
(资料图片)
“90后”绣娘魁雪梅正在赶制一套订做的彝族新娘服,“我们彝族姑娘,结婚时都要穿上一身手工绣的嫁衣,我这里还有好几个订单等着做呢。”小时候的魁雪梅最盼望的就是穿上妈妈为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绣服,于是在读完书后,她选择回到家乡传承非遗文化。
彝绣作品展示
因为制作精良,绣样精美,魁雪梅家的新娘绣服总是供不应求。“手绣一套新娘服最少也要1个月时间,我一年下来能接到百余套的订单。”魁雪梅介绍,彝绣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也让自己有了能力带领家乡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不远处,杨学梅正在用手机拍摄自家新完成的绣品。“这是我们家的创意绣品——绣画。今年是兔年,我们特意设计了桃花、喜鹊、小白兔三种元素结合的绣画,大家可以买回去图个好彩头。”如今能说会道的杨学梅可谓是大变样,回忆起曾经蹑手蹑脚的自己,她感慨地说道:“是彝绣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彝绣作品展示
杨学梅在自己的店里设置了展示厅,陈列着她收集来的各类手绣作品。“这是我奶奶当年绣给我爸爸的裹被,旁边的是妈妈绣给我的裹被,都是‘上年纪’的作品了。”在这些老物件旁,是一件件充满着活力的创意作品。耳环、扇子、钱包中的彝绣元素成为这些日常用品的点睛之笔。
彝绣作品展示
“这块区域我打算重新布置一下,以后做我们的直播区。”一路走来,杨学梅因为打工时自己纳的鞋垫,知道自己喜爱的彝绣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她也曾在集镇摆过摊,因为热爱,一直坚持到现在。
或许彝绣精美的式样背后,蕴含着绣娘们坚韧的力量和勇毅的态度。
彝绣作品展示
与彝绣一条街隔着广场相望,姚安县梅葛彝绣产业孵化园正在紧张筹备中,即将动工改造原有楼房,有序入驻骨干彝绣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乡村绣坊(车间)。姚安县梅葛彝绣产业孵化园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凝聚和杨学梅、魁雪梅一样敢拼敢闯的年轻绣娘力量,激活基层彝绣产业发展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殷洁刘畅吕瑾刘宇丹李沛昀杨吉娟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