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过着平凡生活,却用善行义举传递人间大爱,他们来自平凡岗位,却凭坚定信念书写担当作为,他们就是“中国好人”。

近期,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云南4人上榜,分别是临沧“天平之星”鲍卫忠、昆明“公益爷爷”李一飞、文山“救灾英雄”李新文、大理“大山园丁”谢红芬。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网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向您讲述身边好人的生动故事,让我们汲取榜样力量,砥砺奋进前行。


【资料图】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本期,我们一起来认识大理“大山园丁”谢红芬。

谢红芬,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完小一级教师。自2003年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她始终坚守在山区,坚持“阅读铸魂”理念,坚持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理念有效融合,用自己的坚守,奋力托举起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乡村阅读榜样”、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云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去年,谢红芬获评2022年第四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图片来源:宾川政协微信公众号

用坚守和大爱为山区孩子照亮前进的方向

在很多人看来,谢红芬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多年来,她所任教班级和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宾川县名列前茅。她坚持关心关爱留守、孤残、单亲家庭和家境困难的儿童,持续为他们开展家访送教,并积极向公益机构和爱心人士争取结对资助10万余元,受益学生达60多人。谢红芬先后为学校争取到价值20多万元的书籍、书包、保暖衣服等物资,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大山外的关爱和温暖,同时,也积极为学校和地区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改善办学环境。

有人不理解的是,如此优秀的人应该可以调往县城改变自己工作、生活环境,更为关键的是可以与县城家人团聚,但谢红芬为何要数十年坚守山区。面对这样的疑问,谢红芬的回答是“总要有人坚守才行”。生在拉乌、长在拉乌,她投身山区教育一干就是19年。

图片来源:大理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

用阅读铸魂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心灵之窗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谢红芬坚持“教书、育人”理念,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提升学习能力”。让她意外的是家长们并不认可课外阅读,“阅读与课本无关的书籍在很多家长看来是浪费时间”。山区家庭供养一个孩子读书不容易,家长们坦言“就怕课外读物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了改变家长的观念,谢红芬常在周末时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讲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们观察到,“回家孩子就爱看书,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我们就觉得阅读还是好的”。

图片来源:宾川政协微信公众号

学校阅读室空间小、藏书有限,无法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谢红芬就自己出资把家里的房间腾出来改造了一间乡村儿童公益书屋。2016年。她将获得的“马云乡村教师奖”10万元奖金,全部用在了阅读馆建设上,同时,她积极争取上海微笑公益机构“儿童公益悦读馆”项目建设书屋。

截至目前,书屋藏书3200多册,办借阅卡人数达371人,刷卡借阅量约16000人次,为了方便孩子们换书,她还把在学校里约10平方米的宿舍,布置成了换书站。阅读逐渐在这片大山里蔚然成风,一个家长曾每周坚持骑摩托车,往返180多公里的山路,专程到图书馆为孩子借书。一位曾想让孩子辍学回家放牛的父亲,也打消了念头,“娃就交给老师了,这些书好啊”。

图片来源:央视网

“阅读是一扇窗,我愿意做为孩子们拉开窗帘的人,阅读也是一扇门,能通往更广阔的世界。但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要走出大山,我更希望通过阅读能滋养他们灵魂。给孩子一个平台,他一定能给你一个惊喜”。

用文化传承让山区孩子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在做好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谢红芬注重把彝族文化的传承教育融入其中。在她的牵头努力下,拉乌完小成立了彝族文化才艺社团,开设了歌舞、彝语、民族乐器等课程,并聘请拉乌民间艺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授课。

图片来源:央视网

在拉乌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谢红芬积极组织开展“彝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争取资金为学生定做彝族服装,把当地的彝族“打跳”等传统舞蹈编为课间操。孩子们曾到昆明、香港、上海等地参加歌舞比赛及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好评。

谢红芬潜心推动家风建设,2019年被聘请为宾川县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后,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最边远、最分散的村、小组活动室、农户家中开展家风宣讲,深受群众的喜爱。2021年,她被大理州委宣传部、州妇联聘请为大理苍洱“金花”宣讲团成员,至今累计宣讲35场次,受益群众达1800多人次。

策划:李斌

编辑:余维

海报设计:奎佳良

综合整理自央视网、大理日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七讲、宾川政协微信公众号、大理统一战线公众号等平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