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日报》专刊聚焦云南:资源大省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世界花园……这些都是戴在红土高原上的王冠。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插上高质量发展的翅膀?
近年来,云南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深入实施产业强省战略,以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动云南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深入云南工业园区、边境口岸、乡村茶山,感受云南一、二、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岭大地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中草药资源,云南人将其创新地做成了有高科技含量的大产业。
“洗发水能让头发蓬松,蛋糕烤完后能和蛋糕纸分开,这都是因为离型剂的作用,而离型剂就需要我们生产的催化剂。”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贵研化学材料(云南)公司副总经理冯洋洋在车间向记者讲述“瓶瓶罐罐”的大学问,“这种催化剂位于有机硅产业链的下游,经过我们的研发,已经实现进口替代。”目前,该催化剂在国内有机硅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50%左右,2022年销售额约62亿元。
走进钌金属生产车间,机器隆隆作响,基本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冯洋洋说:“以前机器需要人工操作,现在结合我们自身以及国外引进技术,形成了生产线的自动化设计,每年钌金属的加工量可达10吨,占全球钌产量的三分之一。”得益于高科技和较完备的产业链,该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年利润增长率在20%以上,税收2388万元。
昆明高新区在有色金属、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先后集聚云铜股份、云锡股份等骨干企业30多家,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项,产业水平和规模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云南省优势型先进制造业集群。
云南的高等植物占全国高等植物总类的60%,这些神奇的植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功效。“2022年,我们在铂类抗肿瘤药物方面通过省级立项并获得约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这对打造铂类抗肿瘤药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昆明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荣登赛迪顾问2022年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高新区生物医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连续2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四星级。
走进位于云南宣威经开区的全球首家液态金属科技馆,导热膏、巨晶玻璃、医用外固定支架等科技产品十分抢眼。
“从现在电子产品对散热的需求上看,我们的导热膏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好的上市产品之一。”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泽俊说。
依托云南这一“有色金属王国”,一批批新兴科技产品在宣威经开区落地生根。年产200吨的液态金属制备及系列产品生产线、36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转化成果……2022年云南中宣公司实现产值3.6亿元,税收1780万元。该公司以商招商,还从广东为宣威引进巨晶玻璃、成亮合金两家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集群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绿色能源、绿色产品、循环经济,是云南曲靖市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词。
2022年,曲靖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实现53位的跃升。“我们围绕硅光伏和新能源两大产业,先行先试‘先建后验’‘容缺审批’等创新政策,当好企业的‘贴心管家’。”曲靖市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在曲靖经开区一个投资近20亿元的项目,半年内能够建成投产,这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昭沛说。2019年以来,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4年时间,就在曲靖连续建设6个项目,投资近200亿元。
“自我们入驻曲靖经开区以来,曲靖当地工业增加值有了很大提升,云南水电等绿色能源为我们绿色低碳发展再添动力。”王昭沛说。每年德方纳米在科研领域投入3亿~5亿元,已有140多个专利。目前,德方纳米储能电池寿命可达30年,动能电池寿命可达15年,在正极材料领域走在世界前沿。
走进曲靖晶澳光伏基地,拉晶车间5G机器人来回穿梭,线切车间高速运转。隆基、晶澳、阳光三大光伏龙头企业的引进,为经开区招商引资吃下“定心丸”。“从多晶硅到单晶硅,从切片到光伏发电产品,我们实现全流程生产。”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产业集群正成为曲靖市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在沾益区花山工业区,172米高的精馏塔直入云霄,蔚为壮观。2021年,云南能投的40万吨有机硅项目在沾益工业区建成投产,收集曲煤焦化、大为制氨等本地企业产出的氢气、蒸汽等,实现循环利用。“以前,这些废气都直接排到大气中,既浪费资源也污染了环境,现在全部回收使用,绿色环保。”沾益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张万广说。
在沾益,还坐落着世界最大的阳极碳素单体工厂,年产能约90万吨。“我们的碳素生产线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最先进的,所有工序可以智能化、自动化运转。”云南索通云铝炭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晓平说,“以前90万吨的年产至少需要2000名工人,但现在800多人就够了。”
“这里离我们的原料与销售产地都很近,沾益的石化、煤化工业企业为我们提供石油焦、沥青等原料,云南电解铝产业可帮我们解决销路,极大降低成本。”谈及为何斥资27亿元在沾益区建工厂,杨晓平解释说:“我们每年将1.5亿立方焦炉煤气用管道运输过来,将这些废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以前走进沾益工业区,处处都有难闻的气味,现在工厂的三废都回收利用了,工业区的空气都很清新了。”张万广十分感慨。
阳春三月,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6.5万亩茶园顺着山势绵延,一望无际,青翠欲滴。
“我们通过套种昙花树、木棉花树等对茶园水质有改良作用的树木,提升改造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大渡岗乡乡长王旭君告诉记者,“茶园森林化改造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干毛茶每公斤价格从10至50元涨到了千元。”
在万亩茶园核心区,71岁的茶叶专家李正行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大叶种名山名茶科普园,“大渡岗的土壤、雨量、气温适宜,我们引进老班章、老曼峨古茶等百余个云南大叶种优质良种,通过科学选育优良品种向茶农推广种植,增加广大茶农收入”。
大渡岗乡正在以万亩茶园为依托,推动普洱茶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发展,助推绿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渡岗乡今年以来大约接待游客30万人,成为西双版纳农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区,2022年西双版纳茶叶种植面积达143.14万亩,农业产值53.93亿元。为推动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西双版纳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勐海茶厂,已发展为集原料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及茶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型全产业链茶企。
在勐海茶厂生产车间里,数字化集群烘房、成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压茶等科技设备高效运转,自动化清洁生产提升了茶叶品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微生物研发中心等,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以上投入研发,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77件。”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曾新生说,“普洱茶研配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动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勐海茶厂产值达26亿元。”多年来,勐海茶厂收购区域覆盖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的16个县,带动当地茶农走上了致富路。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种养业挣钱,成为云岭乡村特色产业的首要选择。
“小糯玉米果穗小巧,口感甜糯。通过电商合作,实行订单式种植,农民每年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西双版纳傣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梦梦说。小糯玉米产业是西双版纳近年崛起的新兴产业,在破解耕地“非粮化”难题的同时,提升玉米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2022年,西双版纳种植小糯玉米6万亩,实现农业产值1.68亿元。
西双版纳茶飘香,宣威火腿走四方。记者走进宣威一间发酵了3年的火腿库房,阵阵浓郁的鲜香扑面而来。宣威火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管升阔说:“目前我们还开发松露火腿等高端产品,并以火腿月饼、鲜花饼等多形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
有千年历史的宣威火腿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2022年全市火腿产量6.9万吨,产值105亿元,销售份额位列全国火腿行业第二。宣威正在建设宣威火腿产业园,入驻企业16户,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集群发展,向标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2022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4012.18亿元,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云南农业正在推进建设4个产业集群、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今年云南将在现代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农业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勇 徐鑫雨 见习记者 阮紫嫣)
8年前,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磨憨只是个边境山谷里冷冷清清的小口岸,如今记者重返磨憨,磨憨的变化已翻天覆地——贯穿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东盟大道从四车道变成了六车道。东盟大道两旁,一栋栋厂房依次矗立,一个个项目正在建成投产,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口岸城市初具雏形……
“轰隆隆……”3月23日,伴着汽笛的轰鸣声,一列满载果蔬的列车缓缓驶离中国磨憨铁路口岸,通过中老铁路运往老挝磨丁口岸。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年多,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的作用日益显现。
在磨憨高大美丽的国门下,满载进口货物的卡车络绎不绝驶进国门。“去年11月以来出入境公路货运分开走,缓解了国门交通拥堵问题。”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跨境合作促进局干部刘敏告诉记者。
“截至今年3月20日,跨境货物运输总量达95万吨,已超去年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进口水果3700余吨。”中铁昆明局磨憨站副站长王俊峰说。
走进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围网区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合作区建成后,可依托‘两国一园、两国一街’规划布局免税购物、展示交易、大健康等产业,推动经济贸易自由发展。”刘敏说。
为了提升通关效率、扩大运输能力,云南推出“铁路快通”模式,促成昆明王家营货站场和磨憨铁路口岸联动运营,极大缩短了通关查验时间。“磨憨口岸货运整体通关时间从原来的48小时压缩至5小时,最快仅需两个半小时即可完成通关手续办理。”王俊峰说。
去年底,磨憨铁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建成使用,老挝香蕉、泰国榴莲等水果通过铁路冷链运输直达昆明,中国的日用百货、光伏电子产品、鲜花果蔬等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国家。2022年磨憨进出口总额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98.99%。
2022年5月,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口岸的省会城市,这一做法,既解决昆明市有产业无口岸,又解决西双版纳州有口岸无产业的难题,是一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改革举措。
磨憨的老百姓也感受到发展的实惠,更多边民参加到边民互市贸易中。3月23日上午,磨憨口岸边民互市场大厅里人来人往,边民们穿梭于各个业务窗口间办理各项手续。磨憨镇磨龙村村民岩龙坎正忙着办理车辆进场手续,“我做边民互市代办一年多了,这次进口的货品是香蕉,做一单生意我收入100多元,我们村多数人都来做边民互市贸易”。
“2022年磨憨口岸边民互市贸易总量达120.91万吨,贸易总额达38.14亿元,对促进边民增收、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磨憨边民互市场现场负责人乔于哲说。去年昆明争取资金2000万元支持磨憨新建边民互市场所建设,新市场投入运营4个多月来,通关最大规模从150辆货车扩容至500辆,每天有1500人次边民到这里进行互市贸易,享受国家的边疆惠民政策。
当前,物流、人流、资金流向中老铁路沿线聚集,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窗口正在悄然出现,不断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安宁工业园区作为云南省唯一、全国罕见的集石化、钢铁、磷化工三大产业于一体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如何跳出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找到符合自身的产业赛道,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非常庆幸,“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新能源赛道上我们把握住了机遇,抓住了风口。
2021年4月在四川遂宁考察项目时,看到新能源电池原料磷酸铁锂项目的建设景象后,我们驻足良久:“磷矿资源不仅可以造化肥,还能成为新能源电池上游原料,安宁多得是啊!”何况我们还有“锂”有“石油焦”,无论是正极、负极材料,还是隔膜、电解液等关键原料,都能够就地取材、就近配套、延链集群。这一刻,我们豁然开朗:在加快发展石化、冶金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的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全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
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就邀请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龙头湖南裕能来安宁考察,随后两个月,我们两次上门招商。2021年6月18日,成功与湖南裕能“联姻”;2022年2月,云南裕能项目(一期)动工建设,110天便建成投产,创造了当年“洽谈时间最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投产最快”的“安宁速度”。
为抢抓新能源电池产业布局调整期和扩产风口期,去年年初,我们规划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承载项目落地,出台专项政策赋能产业发展,建立“兵团制”+“链长制”双制专班和双“店小二”服务机制,加快项目建设,既抢“赛道”更夺“赛点”。新能源电池产业被授予云南省绿色低碳制造业集群(优势型)称号,连续三年获得最高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随着湖南裕能的引入落地、政策的赋能加持,上海杉杉、孚能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百亿项目)纷至沓来;云天化、云南祥丰集团等本土企业瞄准时机转型发展,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投资建设云南友天、云聚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去年,我们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产值实现零突破、达84.84亿元;磷酸铁、磷酸铁锂、电解质(六氟磷酸锂)实际产能分别占全国的11.5%、3.8%、0.17%。目前投产项目3个、开工在建项目6个、签约促开工项目4个、重点在谈项目10余个。
招商引资是辛苦活,不能坐等项目和资金自动上门,一定要主动走出去、上门抓招商。我们园区上下齐出动,一年四季不放松,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攀升。回想起来,做到了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也恰恰因为这一切,撑起了产业发展,稳住了经济运行。去年,我们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千亿元、达1259.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63.16亿元,规模总量和绝对值在全省开发区中位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