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为有效化解各村组错综复杂的老大难问题、处理村级组织无法调解的矛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组建“移动调解队”深入基层村寨,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据悉,在市级组织部门、司法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协调联动下,各乡镇聘请熟悉村情民俗的退役军人、懂法律的网格员、有威望的党员群众代表等调解能人组成“移动调解队”,由镇司法所所长担任队长,镇级专职调解员担任副队长,村(居)法律顾问、村组干部和公安、综治、党建办等相关部门人员兼职调解员,每半年组织1次调解培训会,灵活采取现场授课、网络视频、研讨交流、案例评析、旁听庭审、实训演练等方式,增强“移动调解队”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前村民有矛盾纠纷,经村里调停不成功,就要到镇里调解。路上耗时不说,还经常遇到当事人聚不齐、材料备不全、现场取证难等问题。有时一桩纠纷折腾好几天都没结果,调解效率和成功率都不高。”竹园镇矣果村独家党支部书记李美琼的一番话,道出了村民出村调解的“烦恼”。
“移动调解队”成立后,通过“群众点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模式,把纠纷矛盾化解变“百姓跑”为“干部跑”——一旦接到村(社区)线索反映或群众求助,调解队及时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通过现场了解情况、宣讲政策、说法讲理、组织调解、签订协议等,有效化解村民矛盾。同时,对已调处成功的案件中涉及人数较多、案件复杂、调解周期较长或其他必要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回访,推动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提前落地落实,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此外,移动调解队还兼具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功能。在日常下乡排查纠纷过程中,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学校企业等开展法治宣传,通过面对面讲解、以案释法等方式,普及《宪法》《人民调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有矛盾首选和平调解。
“‘移动调解队’处事公道正派,办事快捷高效。在他们的努力下,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基本都在家门口就地化解,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新哨镇招纳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文荣说。
目前,弥勒市已组建“移动调解队”13支,有调解员107人,其中专职调解员31人。近两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47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开展普法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
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张帆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