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老年康复中心新闻里长者照护之家
“中心帮我们家解决了好多困难,老伴动不了,夜里需要人帮着翻身,我根本完成不了这件事。好在有尽职尽责的护工,他们不仅夜里准时给老伴翻几次身,还负起打饭、谈心的活计,让人体会到家的温暖。”6月14日,在昆明市老年康复中心新闻里长者照护之家,年近8旬的杨琼珍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怕进养老院,没想到这里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家里的子女再也不用担心双亲的康复养老问题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外出的居家养老服务上,我们有成熟的看护团队,成员都有专业的资格证。每次做居家服务都有记录,还要上传图片,既要保证服务让老人满意,还要让流程透明可见。”照护之家的云南敬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居家服务部负责人李庆园说。
而这仅是昆明五华区探索家门口养老新模式的一个剪影。
照护之家组织供货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商品
五华区民政局副局长胡群说,五华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19万人,占15.04%,总体呈现进入老年化社会早、基数大、增速快的现状。近年来,五华区把发展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契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居家、社区、机构的融合,通过“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整合医疗康养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
“在具体措施上,提供就餐服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兴趣培养、日间托管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功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五华区民政局养老科科长严国群说,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五华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满足了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加快了社会化运营和智慧化服务步入养老服务“快车道”的步伐,让养老服务更加智慧多元、便捷高效,探索了家门口养老服务新模式。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五华区委、区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框架统筹考虑。制定了《五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合了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在省、市、区三级配套资金的支持下,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
照护之家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
三年来,五华区筹集资金1400万元,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2个,老年幸福食堂18家。
同时,在确保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完善达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持续运营管理新模式,以“为长者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理念,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通过公开招选引入具备一定资质和能力的机构,实行有偿、低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方式开展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心理关爱、健康医疗、文化教育、托养照护等服务,极大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社区养老服务。
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及运营机构共同签订三方协议,推动规范运行,明确养老服务的民生定位,强化政府的托底保障、扶持引领、行业监管等职责。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招聘养老护理员、护士、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养老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积极探索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模式,因地制宜拓展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上门等服务功能。
自2022年7月至今,全区累计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4135人次,从事上门服务从业人员60名,上门服务时长108270小时。
另外,加强与卫健部门的沟通,在养老机构内嵌设置中西医结合门诊,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等灵活医养服务模式,突出高龄、重病、失能、行动不便长期照护服务,促进老年人失能预防和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
胡群介绍,下一步,五华区将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契机,建立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供给方式等实行“为老量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全面实现扫码定位派单服务,服务过程平台线上监管以及服务费用平台线上结算业务。
其次,日间照料和居家上门高效结合。为生活起居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日托服务,为出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助餐、助医、助洁和助浴等服务。
另外,积极协调医保部门,以昆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契机,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减轻重度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经济负担,提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能力和水平,构建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日间托养等养老需求的“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云南网记者赵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