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立足生态和气候资源优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枇杷产业,自2014年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发展枇杷种植面积达4.3万亩,盘活“枇杷经济”,拓宽乡村“致富路”。


(相关资料图)

高海拔荔枝、枇杷、龙眼母树园基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屏边县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在玉屏镇大份子小平田、嘎不底等地,建立了白肉系列枇杷新品种母本园,引进“三月白、白雪早、早白香、香妃”等12个白肉枇杷新品种。“筑巢兴业”与福建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实施“领头雁”以国家枇杷首席专家郑少泉为核心,专家工作站,采取“专家工作站+综合实验基地+科技带动”的模式,将母本园打造为集培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高标准生态示范园。

据悉,现在母本园地年产出嫁接穗条可达2万余枝,经过培育筛选,因地制宜,结合屏边县海拔、气候等地域条件,县林草局牵头在全县不同海拔和区域选择不同优质品种进行规模化嫁接推广。截至目前,母本园出圃穗条嫁接新品种枇杷面积160亩,2022年10月,屏边县农户种植的新品种白肉枇杷卖出200元/kg的好价钱,周边群众高枝嫁接换种积极性高涨,纷纷希望县委、县政府继续发展产业,全面带动产业发展走向新台阶。

枇杷培训

近年来,屏边县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枇杷管理大户在和平镇、新华乡流转1000余亩农户连片枇杷进行经营管理,示范带动全县枇杷产业发展,以“典型引路”催生屏边绿色发展新动能。

如今,在和平镇枇杷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引进2家枇杷产业“大户”,流转枇杷种植面积784亩,并通过枇杷连片管理扶持项目对其枇杷产业进行提质增效、产业化管理,建设枇杷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300余名劳动力就地务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科技扶贫现场培训会

同时依托郑少泉专家工作站、省科技特派团队,以“专家指导+示范基地+群众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通过农户“点单”、专家“配菜”的方式,为农户精准提供技术帮扶,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破解农户缺乏种植技术、管理不规范、积极性不高等难题,推动户均收入大幅提高,成功实现了生态发展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双赢”。据了解,2022年科技特派团队共赴屏开展培训10期800人次,培育枇杷乡土重点人才43人。

“白肉系列”枇杷品鉴会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档枇杷产品的包装、标识,增强“品牌聚力”,屏边县积极策划开展高质量推介活动,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以生态产品品牌建设为引领,依托屏边特色优势生态产品,采用“母子品牌矩阵”发展模式,依托“云端屏边”区域品牌,建立“云端屏边+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充分挖掘品牌的文化故事,提升屏边生态产品价值。

截至目前,全县共成功举办枇杷品鉴、枇杷擂台比武大赛等系列活动4次,将屏边枇杷与蒙自枇杷从口感品质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打响屏边枇杷品牌,得到广大外商的认可,与昆明真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枇杷种植户年收入稳步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初显成效。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芸瑞

屏边县林业和草原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