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买买”与“抠抠抠”中随意切换,看似矛盾的做法给围观者留下了大大的问号,其实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需求转换——

从“精致穷”到“精致抠”

买大牌平替、自带杯子买咖啡、转让二手闲置、在各大平台四处比价……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抠抠搜搜。眼下,许多迹象表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从之前的大手大脚、为喜欢的东西一掷千金,到如今的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月光族”已经不是他们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精致抠”。


【资料图】

一份《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55.8%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倾向“只买自己生活必需的”,40%的年轻人则选择“少买点,买好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精致抠”行列,在“买买买”与“抠抠抠”中随意切换,看似矛盾的做法给围观者留下了大大的问号,这种独具一格的生活态度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需求转换。

“抠”不等于消费降级

网友“辣酱的做饭日记”(以下简称辣酱)在小红书挑战“十块钱做饭”的视频获得了80多万的点赞与收藏。据辣酱自述,自己是一名月薪5000元的银行职员,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经常靠外卖解决吃饭问题。长此以往,辣酱逐渐发现,外卖不仅不健康,卫生条件也难以保障,于是她准备自己做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便以10元为标准。如今,这个系列的视频已经更到第114期,视频里有各式各样的美味菜肴,干拌螺蛳粉、肉末豆角烩饭、肥汁土豆粉、香菇鸡腿焖饭……辣酱还贴心地展示了制作的步骤,以及不同食材的价格。

即便只花费了几元钱,辣酱展示的做饭视频也十分讲究:桌面特意铺上了橘黄色格子桌布,面前架着一个播放动画片的IPAD,旁边摆放了两个小玩偶。油噼啪作响,勺子在锅里搅动,围观的网友不禁夸赞“这绝对是一位很有生活品质的博主!”而在坚持挑战的过程中,辣酱也省下了点外卖的钱,可谓一举两得。

95后青年王帆也是积极践行“精致抠”的一员,她经常在网络视频中学习省钱经验。“用过的洗脸巾可以贴在拖把上拖地或者擦窗子,抽湿机里的水用来浇花,吃完的蛋糕盒子改造成收纳盒,挤不出来的牙膏剪一半继续使用……”王帆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社交平台上“抠搜博主”的安利,她学到了许多省钱小技巧,潜移默化之下养成了低消费习惯。“长时间坚持效果立竿见影,省下了小钱,就能花大钱,将消费目标转向我真正需要的东西。”王帆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并未降级,只是更加理性,以达成更大的目标。比如为了追求智能化的生活,今年双十一她毫不犹豫购置了一台某品牌三千元的扫地机器人。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显示,消费者并没有降低对质量的要求或舍弃个人偏好选择替代品。相反,消费者在每个价位都想获取更好的产品,确保每次购物都正确合理,所买东西都是物有所值。这些“抠”出来的精致,实现了逻辑自洽——既维持了体面生活,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站在“精致穷”的对立面

打量一下“精致抠”,不难发现,这其实是对曾经的“精致穷”的一种反证。

现在大量的“精致抠”,曾经也是不折不扣的“精致穷”。他们信奉“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买完大牌包包,只能顿顿吃泡面;各种购物节冲锋在前,囤许多奢侈化妆品;为了所谓的仪式感,一掷千金去米其林店拍照打卡,而到了月底就要为高昂的花呗和信用卡账单发愁。“月光族”、贷款旅游、买包买鞋,年轻人在追求精致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即便赚得不多,也要维持高端生活,自己因此陷入了贫困,甚至不惜背上高额债务。

实际上,如今“精致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是外企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月薪万元,平时穿着几万的羊绒大衣,拎着奢侈包包,却没有一分钱存款,还因交不起话费而停机。《三十而已》里王曼妮也是“精致穷”的典型代表,公司奖励了豪华游轮旅行,为了提高旅途体验,她想都不想就用信用卡透支一万八千元从普通舱升级到行政舱。平时买几千块的大牌鞋子,洗发水只能用打折的。

很大程度上,许多年轻人和樊胜美与王曼妮一样,是通过特定的消费标准来体现自身的地位和品位,努力寻找社会认同。“看似是人们选择着商品、商品给人们带来愉悦,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服从于一种集体的社会逻辑,人并不是真的因为内在需求而消费,他们是被符号牵着鼻子走。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为了守住他所属的阶级,他必须遵守消费的法则。”法国学者安东尼·加卢佐认为。

“精致穷”不断跨越自身经济能力,过度追求高消费,最终会被经济压力反噬。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王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精致穷’实际上是一个人自我意志力不足的体现,倡导消费主义的商家希望这代人不要有太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放松控制,但这会造成年轻人应对风险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说,“精致穷”正是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

一味追求物质,注重外在,终究撑不起精神世界。看透生活真相的年轻人果断地站到了“精致穷”的对立面。

一种积极的信号

与前两年流行的“精致穷”相比,“精致抠”并不一味地追求消费品与更高端的生活,而是在省钱和品质中寻找平衡点——能省则省,该花就花。在年轻人眼中,“抠”不代表小家子气,只不过更懂得把钱花在刀刃上,目的是避免浪费,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同时,尽量节俭、省钱。他们还热衷将“精致抠”的生活展示在社交平台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体的共鸣和效仿。

“精致抠”已经成为共识,高性价比是大多数人的追求。豆瓣“低消费研究所”已经聚集十几万成员,他们认为“低消费”是少数人通往安稳生活的必经之路,组员积极分享极简主义、节俭、断舍离、理财等观点。在“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网友24岁攒到了12万元,还有网友制订了详细的买房计划,六十万名组员“打卡”存钱,相互鼓励,形成了储蓄的好习惯。

曾经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年轻人,摒弃了以往的坏习惯,他们少了还不上贷款的焦虑,在推行绿色节约的生活中自得其乐,这背后折射出年轻人心智的成熟。咖啡爱好者发现带着自用的空杯上街买咖啡,一年能省上千元;都市白领自带饭盒去公司,能省下外卖的费用;大学生购买化妆品护肤品的小样,既省钱还能保证品质。年轻人真实、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需求,与时俱进追求高性价比的快乐。

所以,拒绝消费主义陷阱,理性看待消费欲望,“精致抠”对消费有着明显的规划,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与“精致穷”泾渭分明,在追求消费体验的同时,“精致抠”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摒弃面子消费,转而投向真正需要的消费。消费理念升级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不被单纯的物质生活迷惑,年轻人将省下的钱用来投资自己,学习技能、购买理财、开阔视野,在未来也会拥有更大的底气。

(大众日报记者 朱子钰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