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解强民 报道

近日,山东汉子翟墨驾驶帆船历时504天,总航程28000余海里,完成了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顺利返回启航地上海,创造了人类航海史的一项新成就。航程中,翟墨船长带领两名船员穿越“死亡航道”,经受了狂风、巨浪、大雾、冰山等重重考验,完成了这次航海挑战。

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归航仪式


(资料图片)

翟墨是山东新泰人,这次航程他特意带了两大箱100多斤老家的煎饼作为口粮,还带了不少咸菜疙瘩。他说这是从事航海以来一直保持的习惯,在最困难的时候吃点家乡的东西,状态就会好一些。

作为中国航海科普大使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翟墨说他想通过这次环北冰洋航行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明年或后年,他打算挑战环航南极洲,以推广宣传海洋环保意识和航海精神。

翟墨在完成了此次环航北冰洋之旅的“全球通号”帆船上

在浮冰区撞上冰山船体渗水 一座座冰山犹如矗立的墓碑

“这是我的驾驶室,这边是客舱,看下这里就是被冰撞的一个大凹坑。” 通过镜头,翟墨邀请大众网记者参观了他这艘25米长的双桅帆船“全球通”号。为了这次环航北冰洋挑战,他特意挑选了这艘铝合金帆船,这样撞上浮冰后船体可以凹陷变形吸能,不至于被撞出个大洞。

翟墨在北冰洋航行中遇到的冰山和浮冰

去年6月30日从上海起航后,翟墨和两名船员驾驶“全球通号”沿西太平洋北上,刚一进入白令海峡就遇到了极地气旋,大量浮冰和冰山被吹到了沿岸。而北冰洋只有靠近陆地的地方才能通航,因此这次极地航行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浮冰和冰山中间谨慎穿行,航速慢到只有1到3节。

翟墨在北冰洋航行中遇到的冰山和浮冰

北冰洋号称死亡航道,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巴伦支海等都是后人为纪念在此遇难的航海先驱而命名的。“一走到这些海域,海上的浮冰和冰山就像墓碑一样的矗立在那里,令人不寒而栗。”翟墨说,泰坦尼克号遇难的位置正好处在他的航路上,大片大片的冰山高度足有上百米。

“进入冰区后我驾船,两个船员在船头瞭望,随时用手语报告前方冰况。”三人几乎24小时无休,但在北纬75度的格陵兰附近还是撞上了冰山,撞击声在船舱里回荡,浮冰还在不停的涌来,撞在船体上梆梆作响。紧急检查后,翟墨发现船体水线以下渗水,只能不停排水。

翟墨在北冰洋航行中遇到的冰山和浮冰

除了浮冰和冰山,还面临大雾、狂风、巨浪等严酷的考验。在航经楚科奇海时,大面积的浮冰与茫茫大雾叠加,能见度只有十多米,航行变得异常艰难,50多海里的航路整整走了11个小时。

“我们航行到北纬75度的北地群岛附近时,因为磁场的关系,船上所有的仪表、指南针全部失灵,这是我过去航海从来没遇到过的。”翟墨说,幸好带了专门用于高纬度导航的光纤罗经,在目测辅助下才驶出这片海域。

在北冰洋,翟墨还遇到了极地气旋,9级大风吹得海上巨浪如山,导致“全球通”号的头帆、前桅支索都被吹坏了。“我们心里始终有压力,在美国波士顿上岸后来不及庆祝,第一件事就是进坞检修。”翟墨说。

“我们在北冰洋的航行一直赶时间,尽可能走快一点,主要是担心船随时可能被冻住,一旦冻住就要到第二年夏天才能离开。”翟墨说,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最窄处能够通航的时间窗口只有10天左右,如果船被冻住就要面临更严苛的考验。

出发前,翟墨和两名船员按最极端的设想进行了物资准备,储备了足够一年的粮食,包括馕、牦牛肉,以及两大箱山东煎饼。为了御寒他们还准备了能够抵御北极冬季-50℃到-70℃的睡袋,甚至考虑到万一船被冻住可能面对北极熊,船上带了不少鞭炮、二踢脚用来驱熊。此外,他们还准备了用于敲碎冰层的斧头和电锤,避免船体被冻住后冰山挤压造成船体损伤。

翟墨在北冰洋航行中遇到的冰山和浮冰

事实证明,他们准备的大量粮食并没有浪费。原计划的4个月的航程,因为天气和国际局势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实际航行时间和航程远远超过了预期,达到了504天。在此过程中,国内的气象、海事、极地研究等相关部门主动提供了相关保障支持,中远客运公司还提供了气象、雷达信息,帮助翟墨顺利完成了这次不靠岸环航北冰洋挑战。

航遍全球不改山东人的坚韧 最困难时吃点煎饼就会好些

“我环航北冰洋的计划大概有将近20年了,在环球航行之前就有这种想法。”翟墨说,他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这也是支撑他从事航海事业20多年的精神动力。在翟墨看来,这种坚韧和豁达,恰好是山东人鲜明的特点和秉性。“我现在的口音也是‘山普’,其实不管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咱山东人的性格。”

和此前的每次航海挑战一样,这次环航北冰洋出发前,翟墨也带了整整两大箱100多斤煎饼。“我的成长过程就是吃煎饼长大的,所以每次出来都要带上很多煎饼做主食。养成一种饮食习惯了,吃饭不吃煎饼就感觉没吃饱。”

翟墨说,就像他山东味十足的普通话口音一样,肠胃的记忆是改不了的:“我还带了不少疙瘩咸菜,也是我喜欢吃的。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想吃点东西,那就是小时候家乡的东西,或多或少能给我一种状态,或者一个很好的心情。”

在航海的风浪与烈日洗礼下,54岁的翟墨皮肤黝黑、身材健硕,让人很难相信小时候的他却是班里出名的“病秧子”。翟墨娓娓道来,他认为自己航海的韧劲,也与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小时候我有气管炎,喘不上气,直到上初中体质都比较弱,在学校里也没什么体育运动,一跑就气喘,甚至几乎没上过课间操。”翟墨说,长大后,即便在单人航海过程中,他也总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气管炎缠身、身体瘦弱的自己,总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我感觉人活一口气,坚持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单人航海的极限挑战往往是在生死之间的状态。靠着这种韧劲,每次出海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会回不来。”

“作为一名航海家,同时也是一名油画家,如果闭上眼睛回想老家,脑子里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什么?”面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的问题,翟墨思索片刻回答说:“我比较喜欢冬天老家下雪的那种感觉。”

翟墨的老家在新泰市郭家泉村,他在家中排行老六,五个哥哥都还在老家。汶河在村北缓缓流过,小时候他经常去河边玩:“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下班后经常带我去‘打围’,养狗追野兔,去汶河里打鱼。那时河里鱼很多,我小时候就经常吃鱼。”

他风趣的回忆说:“我姥娘总说我父亲‘打鱼摸虾,饿死全家’,直到后来我从事航海,我五哥告诉她‘老六在新西兰买了一条船’,后来过年我回家时,姥娘还问我打鱼打得怎么样了?”

翟墨在航行中捕到的鱼

不停靠环航创造人类航海史新成就 计划环航南极洲继续挑战

“我们这次走的不停靠环航北冰洋航线,可以说前无古人。之前有人只走了东北航道,有人只走了西北航道,这次我们同时都走了,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自我挑战和超越。”翟墨说。

翟墨作为中国航海科普大使、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想通过这次环北冰洋航行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避免全球变暖加剧导致的气候突变,希望借此次航行让公众更加关注全球变暖。

“我们返航途中经过西北太平洋,一周之内就遇到了3个台风,这在过去是没有的。”翟墨介绍,正常情况下台风形成需要一周时间,前一个台风消失一周后才会形成新的台风,亲身经历告诉他气候异常已经很明显了。同时,翟墨在喀拉海航行的一周内,一点浮冰都没见到,但此前的气象资料显示这一带是有冰的。

这次航程中,翟墨遇到了很多海豚、鲸鱼、海象、海狮、海豹,也钓了很多鳕鱼和狼鱼。在北纬75度左右的格陵兰海域,他们看到了一座座大面积的冰山,在海洋里被映照出翡翠般的蓝色,漂亮且壮观。这也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美丽的地球非常重要。

翟墨在航行中拍摄的北冰洋风光

“本身咱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活动了解到航海这项运动,参与到这项健身、阳光的运动中来。”20多年的航海挑战虽然熬人,但翟墨却把它当成了一种健身方式。“同时航海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使用,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木工、钳工、锻工、油漆工都得懂,还要具备户外生存能力。”

翟墨说,作为中国航海科普大使,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航海,推广和宣传海洋意识和航海精神。“帆船航海这项运动在国内发展相对较晚,世界顶级赛事首选美洲杯帆船赛,目前亚洲地区还没有。类似的学校美国、加拿大、法国都有,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航海后备人才,在世界航海领域发出更多中国人的声音。”

如今头发已花白的翟墨,并不想因年龄给自己设限。翟墨说:“近期在上海有一系列活动,还回不了老家。明年或后年准备做第三次环球航行,环大洋洲和南极洲航行一圈,南极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希望可以探索更多的未知,另外还想发起一个跨洋帆船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