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棺椁?棺椁和棺材的区别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棺椁都是中国古代的葬具,二者常合称,但就像“坟”与“墓”一样,“棺”和“椁”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棺椁和棺材的区别,棺材是一个统称,而棺椁显示的是死者的身份。棺材,也叫寿棺,里面装的是尸体,通常用于葬礼。棺椁即古代套在棺外的大棺。棺是指装着尸体的器具,椁指的是外棺,就是棺材外套的大棺材。

在古代,有一套严格的、分等级的棺葬制度。“棺”就是我们常说的棺材,是木制的埋葬工具,用来盛放死者,埋葬死者,而“椁”则是套在棺材外面或周围的盒子。木棺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到了龙山文化,木棺被用在氏族首领。

在古代社会,人们死后不使用棺椁。根据《易经》的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树。”这里“不封”就是不封土,“不树”就是没有树。可见当时丧葬极其简单。进入新石器文化时代,棺椁开始进行使用石棺、木棺,树皮棺等。这个时期也出现了木椁、石椁。

在夏商周时期,西周王朝建立了完整而严格的礼制。就厚度而言,“君大棺八寸,属六寸,裨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材料是“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

到了中国汉代,棺椁制度发展日趋完善。诸侯、公主、贵族使用楠木,民使用杂木。贵族的棺椁制度极为丰富精致,河北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老婆应用的漆棺外镶嵌有26块玉石。砖室墓和石室墓的出现,使墓本身成为一个椁,称为“砖椁”或“石椁”。

从魏晋以及南北朝到明清,椁室的发展取代了椁的使用,但是“棺椁必重”的重葬惯并没有进行改变。宋代棺室中有大量仿木建筑,前后墓室精致华丽,雕花格子门,五铺双拱,称为“皇堂”。

到了明清时期,棺室达到了顶峰,就像一座地下宫殿。作为“棺材必重”的支持者,荀子表示“礼”就是讲究生老病死,既然生与死同等重要,那么“薄其死”的做法主要就是对死去以及父母的背叛。

棺材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最常见的材料是木材,如柏树、松树、楠木、柳树。也有铜制和石制的棺材。棺椁和棺材的区别,棺椁是一种古老的棺材埋葬制度,代表死者的身份和等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