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张一帆 济南报道

腰椎附近的神经纷繁复杂,唯有一线生机。要在这个位置动刀,容不得毫厘之差。

探查位置、打开脊髓、钛夹关闭、观察瘘口、将其剥离……2022年10月18日,为5岁的鑫鑫进行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国栋,就像是一位拆弹专家。


(资料图)

2022年10月18日,王国栋及手术团队在为鑫鑫做手术

有研究报告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如果不及时治疗,19%的患者在发作6个月后残疾;50%的患者,将会在3年后残疾。

根据我国目前的手术难度划分,鑫鑫的手术级别为四级,也就是难度最高的大型手术。然而,5岁的鑫鑫太过年幼,椎管神经又是密集分布。在不影响到正常的神经功能的情况下,把动静脉瘘处理掉,就好像在一堆乱麻中寻找病变,手术风险将大大增加。

做,还是不做?

难,但并非不可为之。费时、费力、风险极大,王国栋一直以来都在接受这种挑战。

王国栋医生

2022年10月18日12时许,鑫鑫被推进了手术室。

起初,手术室内的气氛并不轻松。尽管术前已经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但真正打开鑫鑫的椎管后,王国栋还是有些吃惊:一共有两处瘘口,且其中一个动静脉瘘有7×10毫米大小。虽然只有一粒花生米的大小,但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此处的瘘口已经很大了。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国栋凝神静气,小心操作。

钛夹关闭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观察到瘘口慢慢缩小,王国栋证实了自己在术前的预想。再用钛夹关闭回流静脉,慢慢将瘘口从脊髓粘连处剥离下来,且要保证没有损伤任何神经或正常血管……

按照同样的方法,王国栋又为鑫鑫去除了另一个瘘口。在两个瘘口顺利剥离后,去掉钛夹,观察到孩子的脊髓波动信号非常完整,脊髓的其他血管血运也都正常,没有出血,医生们才逐层把鑫鑫的创口关闭掉,缝合硬膜。

过程听起来也许很容易,但即便是王国栋这样做了几十年手术的神经外科大家,仅剥离就用了40多分钟。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尽可能切除干净瘘口,还要保护好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这些血管和神经关联的功能,就会丧失,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严重问题。这就像是走在悬崖峭壁上,四处还埋着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容不得有一丁点的失误。

17:55,一台耗时近6个小时的手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疲倦?哪有手术成功的喜悦来得痛快。王国栋舒了口气,神清气爽。

鑫鑫在术后恢复的一周内,又顺利地闯过了感染关,没有出现术后发烧,伤口愈合状况也很好。令孩子家人欣喜的是,鑫鑫下肢疼痛症状逐渐改善甚至消失,双侧下肢的运动和肌肉力量都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复查,而且还要做专门的神经康复,对于孩子下肢功能的恢复有进一步提升。”10月24日中午,王国栋特意来到鑫鑫的病床前向刘先生叮嘱着出院注意事项,抚摸着小家伙的脑袋,王国栋笑着说:“小家伙,咱们过段时间再见,到时候让伯伯看看你恢复得怎么样!”

(注:为保护隐私,文中患者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