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是灵魂与支柱,决定了企业的未来与走向。
疫情冲击之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存不易。“疫情期间停工停产,企业收入降低,但企业运营成本没有降低。现金流压力非常大,好几次都要撑不下去了。”采访中,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这是对我们企业家精神的考验。
创造力、坚持、责任等,被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尤其是山东的企业家,更是因厚道实诚,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地域性格特点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善于危中寻机,采访中记者接触到发展质量较高的企业,企业家都勇于推动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所在领域。疫情中他们的坚守,足以折射出他们身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韧劲。
当前,企业迎来机遇,虽然很多企业仍然面临着生产经营的难题,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但企业家尤其需要继续保持那股劲,勇挑重担,顶住压力,因应潮流,以实干和实绩助力经济化危为机。
但很多时候,只靠企业自身远不够。企业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部走到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一起攻坚克难、啃“硬骨头”。这是一种“互相守望”和“双向奔赴”。
此次记者蹲点的济南市章丘区,是一代儒商孟洛川的故乡,有着重商、爱商、亲商、护商的优良传统。孟洛川的诞辰纪念日作为“章丘企业家日”,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以城之名向广大企业家致敬。无论是形成常态性机制的“亲清会客厅”,还是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贴身管家”,都为政企交流提供了充沛机会,拉近了彼此距离。
要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本质上就要激发企业家的活力。在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转型阵痛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促就业、稳增长尤为重要。弘扬企业家精神绝不仅仅是句口号,无论是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还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抑或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都旨在以公平的环境、政策的土壤激发企业家精神。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企业家才能心无旁骛地带领企业战胜困难,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