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尹训银
中国书法的根基在于“中国字”。中国汉字自源头而发,经过数千年的流变,无论是字形还是字意都在变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作为古文字体系的根本原素,对于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书法的起源形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理应成为一门相当严谨的学术学问。但是纵观当代书坛,因为书法家、文字研究者对古文字研究存在着某些肤浅的见解,所以导致一些书法作品出现了别字、错字、自造字的生硬搭配的问题,这严重拉底了书法文化研究与展示的水准,对于我们当下“守正创新”的文化塑造原则也有相当负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杜绝书法字体胡乱搭配的弊端,让古文字书法有一个正本清源的平台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以下几个观点。
一 书法家应该有严谨的学术素养
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将非常直观地面向社会,特别是有名气的书法家的作品会成为书法文化的学术风向标。他们的作品质量如何,是不是有字体胡乱搭配的问题,直接关系书法艺术创作是否拥有一池清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法家应该深刻理解自己肩头所担负的文化责任,用这种责任激发弘扬书法正宗文化的动力。在日常的书法创作中,以严谨的学术素养,守住自己的书法创作不能胡乱搭配的根本原则。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忠诚于书法文化本初的样态,从书法创作的源头上避免胡乱搭配的作品生成。
二 管理者需要规范书法学术原则
书法的创作、书法作品的展出、书法作品的收藏,在每一个环节,肯定都会存在“管理者”。那么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些管理者是否有对“书法字体胡乱搭配”可以说不的条文约定?从目前随处可见的书法字体胡乱搭配多发的现状来看,制止书法字体胡乱搭配的条文规范是缺失的。正是因为条文缺少,所以书法文化管理者在面对书法字体胡乱搭配的现象时,他们就缺少进行刚性约束制止的依据。书法文化管理体系缺少了“书法字体胡乱搭配”的反制规则,是书法文化管理“无法可依”的一处漏洞,需要从管理过程这个层面修复制度漏洞,不让胡乱搭配字体的书法有钻空子的可能性。
三 培养大众分辨优劣的审美能力
如果前两项原则主要是针对书法创作的源头、管理的过程来制止书法字体胡乱搭配的策略,那么培养大众分辨优劣的审美能力,可以从“需求结果端”全面压制胡乱搭配字体书法作品的流行空间,让这种书法作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培养大众分辨优劣的审美能力,可以从书法文化进校园、文化教育进社区、文化讲座、网络文化宣传等方式得以实现。相信在人民群众分清了美丑之后,那么胡乱搭配字体的书法作品就会很自然地被扫进垃圾桶!